
4月21日
黑熊再現蹤花蓮卓溪距住家僅50公尺 玉管處擬捕捉
花蓮卓溪鄉部落有民眾在田區發現黑熊,距住家僅50公尺,鄉民人心惶惶。部落週邊及鄰近農作區域19日已架設五台相機,希望能透過相機即時回報黑熊蹤跡。對於近期滋擾雞犬的黑熊,玉管處研判可能是2021年野放,擬進行捕捉,再決定是否長期收置或再野放。(中央社報導)
中山大學研究溯源遠古牙蟲 提出游泳演化推論
國立中山大學與丹麥、德國等學術機構跨國合作,研究兩類現存牙蟲的游泳行為與身體結構,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過往研究顯示,游泳在許多不同科的甲蟲是各自演化,非源於同一祖先。然而,費卡契研究團隊運用分子演化證據與微型斷層掃描分析,發現貝牙蟲與球牙蟲體內皆有一處相同的骨化構造,推測牙蟲游泳模式均是從共同祖先獨立演化而來。(中央社報導)
台南民治市政中心機車棚升級 太陽能光電取代石綿瓦
台南市府改建民治市政中心員工餐廳旁老舊機車棚,原有機車棚早年建造時,因採用石綿瓦頂,長年風吹日曬後出現碎裂情況,一旦釋出石綿纖維並被吸入,恐對健康造成威脅。現與民間廠商合作建置結合太陽能發電現代化光電機車棚,有助打造低碳城市目標,且廠商每年將回饋躉售電價收入的5%。(中央社報導)
農試所開發小型菇類堆肥裝置 省時省人力、新手也免驚
菇蕈類的草菇、洋菇、巴西蘑菇等草生菇類,栽培都需堆肥,但堆肥製作不易又耗工費時,比例抓不好,整批只能報銷,造成新手青農入行障礙,農業部農試所開發小型菇類堆肥發酵裝置,透過智慧發酵控制,可節省75%人力,並縮短至少1/3堆肥時間,更重要的是新手一次就可上手。(自由時報報導)
墾丁珊瑚產卵大爆發 墾管處籲潛水客減少強光干擾
適逢農曆媽祖生日前後,有潛水客記錄到墾丁海底接連出現迷紋、腦紋等珊瑚接連大爆發產卵,粉色精卵束在海中出現相當壯觀。墾管處表示,今(2025)年的產卵數量看來,墾丁海域生態正在穩定回歸正常,潛點的珊瑚覆蓋率也明顯提升,呼籲潛水民眾這段時間勿以燈光直射珊瑚,以免干擾產卵。(公視新聞網報導)
智利中資水力發電廠遇襲 槍手闖入破壞設備
多名槍手今天闖入智利一座中國資助、尚在興建中的水力發電廠,並縱火焚燒數十部卡車與重型運土機具等。發電廠位於聖地牙哥(Santiago)以南約550公里處。槍手共燒毀45部卡車和五台重型運土機具,還造成兩名警衛受傷。智利安全部長柯戴羅(Luis Cordero)告訴地方媒體,據事發地點和手法看來,可推測這起事件具「恐怖攻擊」性質。(中央社報導)
打造世界廚房和創意經濟 泰國盼達成綠色永續
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年會今天在曼谷登場,泰國總理貝東塔在開幕式致詞表示,泰國透過打造世界廚房、發展創意經濟以及採用綠色轉型政策,努力達成綠色永續成長的願景。泰國致力於透過創新、科技與精準農業實現農業轉型,以確保糧食安全;憑藉豐富的文化遺產與軟實力,推動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模式;採用支持綠色與數位轉型的政策,預計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央社報導)
日本米價1年「暴漲92%」 26年來首度進口韓國米救急
日本國內米價於一年內暴漲逾90%,是自1971年有紀錄以來最大漲幅,促使海外農產品在高關稅情況下,仍具有競爭力。米價飆升更迫使日本政府26年來,首度自韓國進口稻米救急,以紓緩糧價壓力。日本總務省統計數據指出,稻米供應吃緊、氣候異常與生產成本推升,是導致糧價飆升的主因,進口稻米成為消費者追求價格穩定的替代方案。(自由財經報導)
日本擁抱電子甲烷等人工燃料 朝綠能目標邁進
對日本大型公用事業來說,電子甲烷(e-methane)、合成氣(syngas)等實驗室製造的人工燃料,是邁向綠能的重要一步,也有望為造價數十億美元的既有化石燃料基礎設施延役。彭博資訊報導,在上周大阪世博會的開幕活動上,電源開發公司、大阪瓦斯擘劃將這類替代燃料整合進現有系統的藍圖。他們主張,這項轉型,可在不損及既有管線與發電廠所提供的能源安全與穩定性下推進。電子甲烷是一種經由化學反應合成的燃料,旨在複製傳統燃料的特性,並進一步提升補充便利性,同時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經濟日報報導)
刺胳針研究:氣候變遷增稻米砷含量 主要消費國罹癌風險恐增
一份刊登於《刺胳針》的最新研究指出,隨著全球氣溫上升與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使土壤中的砷化物轉變為更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價態,進一步使稻米穀粒中的「無機砷」含量顯著增加。由於「無機砷」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1級致癌物,該研究也以模型推估,隨著稻米砷含量增加,亞洲稻米主要消費國的罹癌風險也將隨之推升。(公視新聞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