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制度不友善? 太陽能產業協會盼法規更有彈性避免三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綠能制度不友善? 太陽能產業協會盼法規更有彈性避免三輸

2020年09月14日
摘錄自2020年9月11日科技新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11日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出席業者包括太陽能上游材料、模組、系統商等一線代表廠商,皆表示對於台灣太陽能未來發展的憂慮,認為 2025 年無法實現太陽能20GW目標,盼政府鬆綁法規並給予業者更多應對時間。

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表示,農委會7月7日發布新規將會衝擊太陽能目標,為避免農地濫種電,以往由地方政府審查的2至30公頃農地變更,未來將由農委會把關,2公頃以下的山坡地範圍及一般農業用地,除了被自然地形或其他非農業用地包圍、夾雜之零星農業用地得變更使用外,一律不予同意變更。

這也被太陽能業者稱為「七七事變」,引起諸多討論。針對農委會回函,2025年漁電型太陽能仍可達4GW,農業設施、農糧設施、水產設施屋頂太陽能可達3GW,洪傳獻表示過於樂觀,漁光太陽能受限養魚業者意願與饋線等,只能達到1GW或是1.5GW,而屋頂型太陽能可行性確實高,但也差不多剩下0.5GW到1GW的能量,並不是所有屋頂或是養殖漁業都可以發展太陽能,若法規不變、無彈性,2025年目標實現率不到二分之一,頂多裝置8至10GW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