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1日
摘錄自2020年9月18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政策,在發電廠與天然氣接收站的選址,屢傳對當地環境造成影響的爭議;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今(18日)呼籲,政府應思考其設置能以不破壞環境為前提,並針對第三接收站(桃園大潭電廠)與第四接收站(基隆協和電廠)檢討是否有更永續或傷害較小的替代方案。
時代力量基隆市議員陳薇仲以目前進行中的燃氣發電廠及接收站規劃舉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未考慮到當地藻礁及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生態,而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即將在發現保育類綠蠵龜、玳瑁龜和豐富珊瑚、藻類、魚類的海域,填海造陸18.6公頃興建接收站、堤防及碼頭,針對兩地興建都有可能造成環境破壞,籲請開發單位針對這兩座天然氣電廠/接收站的環境破壞手段提出替代方案。
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能源議題組組長陳雍慧表示,協會支持台灣能源轉型的決策,但真正的綠能是須建設在對的環境上。基隆野鳥學會理事長鄭暐表示,協和電廠改建提出的填海造陸方案,對海洋造成的損傷是萬劫不復的。呼籲台電公司應研擬可行替代方案,並放入環評程序,供專家和大眾共同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