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摘錄自2020年11月26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南投縣環保局為使廚餘處理更有效率、環保,在屋頂設置綠色實驗農場,讓員工將每天的廚餘製作成有機肥,推廣自然農法「蚓菜共生」,並希望從縣府擴大到機關、學校和家庭,有效降低廚餘量,減輕垃圾處理負擔,民眾也能DIY栽培健康有機蔬菜。
南投縣環保局綜合計畫科長張宗義說,南投縣清潔隊每日收運垃圾中有3成是廚餘,其中生廚餘包括果皮、菜葉、果核、種子不易燃燒,會造成掩埋場、焚化爐很大耗損。近年對於生廚餘朝向自然農法「蚓菜共生」趨勢,蚯蚓對於生廚餘分解成效高,蚯蚓排遺還能改良土壤,環保局利用頂樓闢建綠色實驗農場,引進「蚓菜共生植栽器」,由員工實驗蚓菜共生轉化生廚餘。
蚓菜共生植栽器是高雄思源生態農場廠長羅條原夫婦發明,只要在植栽器每層鋪上培養土,並於中間放入廚餘,就可利用蚯蚓翻土,而排遺也可當作蔬果肥料,不僅解決廚餘問題,也讓自然資源循環利用。這項發明去年拿下馬來西亞國際發明展環境能源類金牌獎及泰國國際最佳發明獎兩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