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貢獻全台回收量約一成「等同清潔隊」 半數月收僅不到3000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拾荒者貢獻全台回收量約一成「等同清潔隊」 半數月收僅不到3000元

2025年01月02日
整理:陳昭宏(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拾荒者長期助攻垃圾回收,每年貢獻的回收量與清潔隊不相上下,然而長期不被官方重視。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指出,台灣拾荒者七成為65歲以上長者,半數以上月收入不到3000元。面對回收物價格波動,上游大型業者能獲得回收基金補貼,下游拾荒者的收購價卻常「砍到見鬼」。民間呼籲,政府應建立浮動價格補貼機制,確保拾荒者獲得合理收益。

五角拌調查,約有7成拾荒者為女性、7成拾荒者為65歲以上長者,多數為低薪基層勞工退役。攝影:陳昭宏
五角拌調查,約有七成拾荒者為女性、七成拾荒者為65歲以上長者。攝影:陳昭宏

回收系統接住了他們⋯全台拾荒者七成為女性、七成逾65歲

拾荒者在循環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台灣卻缺乏相關調查。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台灣勞工陣線上(12)月26日召開記者會,邀請關注無家者的「人生百味」、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和街頭拾荒者,一同公布「2024年全台拾荒者公正轉型研究調查報告」。

資收物價格過低、基層回收場倒閉⋯⋯都是拾荒者近年面臨的生存困境。研究團隊造訪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彰化、南投、台南、高雄等地回收場,以面訪方式蒐集302份有效問卷。報告指出,台灣拾荒者有七成為女性,並有七成為65歲以上。

為何會從事拾荒?從前一份工作離職的原因為何?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秘書長廖宏翊指出,拾荒者過去多為基層勞動者,如基礎技術工及勞力工、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服務業及銷售人員等。從事拾荒原因,以屆齡退休或因年紀被資遣(29.8%)最高,其次是外部環境影響,例如疫情、工廠外移、公司倒閉(22.5%),也有人是因為重大意外、家庭因素、身體衰退離職。

台灣勞工陣線主任洪敬舒分析,基層勞動者因低薪,難以累積退休儲蓄,許多人身體衰老、遇到意外可能就此失去經濟支持,「回收系統某種程度接住了他們,否則只會再往下掉。」

在果菜市場整理紙箱的拾荒者。攝影:陳昭宏
在果菜市場蒐集紙箱的拾荒者。攝影:陳昭宏

拾荒者逾半月收不及3000元 政府資收關懷計畫無法解決痛點

報告指出,拾荒者和清潔隊一樣,貢獻台灣約一成的垃圾回收量,但近半數的拾荒者月收低於3000元,有75%認為回收價格太低,收入微薄,須靠老人年金等補助及兼職才能維持生活。「撿紙撿三天不到50塊錢,」拾荒10年的小不點阿姨,在記者會上這麼說。

報告指出,拾荒者工作時也面臨諸多困境,近六成曾面臨暴雨、天氣炎熱造成工作中斷或工時減少,更有半數曾在處理回收物時受傷,或遇到交通意外。

環境部針對拾荒者有提出「資收關懷計畫」,以高於市價的價格向拾荒者收購回收物、提供微型保險和物資補助。但五角拌協會調查發現,有八成拾荒者根本不知道此計畫,全體受訪拾荒者僅2%獲得此項補助。

某歇業回收場2023年初的回收物價格。攝影:陳昭宏

某歇業回收場2023年初的回收物價格。攝影:陳昭宏

「他們(拾荒者)的勞動價值完全沒有反映在補貼(指資收關懷計畫)裡。」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常務理事賴偉傑指出,原因在於政府制度直接排除拾荒者,如環境部向責任業者收取的回收清除處理費,僅用於補貼上游大型回收及處理廠,一旦國際原物料供需問題導致回收物價格不穩,則直接轉嫁給下游拾荒者吸收,利潤被上游廠商拿走,下游基本上都是「砍到見鬼」的價格。

小不點阿姨分享,他自己有申請補助,「但很多人聽到要月結、聽到要拿身分證出來,都縮了(指意願降低)」。廖宏翊分析,環保局是按月將款項匯入拾荒者帳戶,但很多拾荒者急需每日的現金才有辦法吃飽飯,且多數環保局資收關懷計畫僅以低收、中低收入戶為優先資格,只有少數人受惠。

回收物沒處放,四成拾荒者遭鄰里不友善對待

報告指出,超過三成拾荒者曾面臨回收物沒地方放的困境、四成拾荒者曾遭鄰里不友善對待。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回憶,曾見清潔隊因民眾檢舉,把拾荒者暫放路邊的回收物清走,「很瘦小的老人家跳上車想把東西拿下來,清潔隊就一直拿攝影機拍他,說要告他妨礙公務……其實清潔隊也不想處理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悲劇。」

廖宏翊呼籲,村里辦公室、活動中心、學校可以廣設「社區回收空間」,讓拾荒者從社區蒐集來的回收物可在公共空間進行細分類,不用堆置在家戶內、造成鄰里衝突,也能促進民眾對細分類回收的認識。

拾荒者常在自家空間暫置及分類回收物,卻也可能因此招致鄰里不滿。攝影:陳昭宏

拾荒者常在自家空間暫置及分類回收物,卻也可能因此招致鄰里不滿。攝影:陳昭宏

洪敬舒呼籲環境部主動結合勞動部,從「尊嚴勞動」角度出發,援引《中高齡及高齡就業促進法》,為拾荒者提供職業訓練、職務再設計,並提供適當的科技輔助,結合社區回收空間,讓拾荒者能投入更細緻的回收物蒐集及處理工作。

賴偉傑則補充,「良好的回收站點如慈濟回收站、學校的『聚寶屋』,其實味道、聲音的影響是很小的,前提是要投入足夠勞動力。」

作者

陳昭宏

探索矇矓中開展的世界、滲透身體的網,與身體和環境結盟,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