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三、二、一!新年數鳥快樂!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三、二、一!新年數鳥快樂!

2020年12月30日
文:孫依婷(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插畫:Mia Chen

「鳳頭蒼鷹有明顯的尾下覆羽,飛翔的時候可以看到白色的尾端有點蓬鬆毛茸茸的樣子!」

「大冠鷲翱翔於空中,可看到牠飛羽翼的下緣處有明顯的白色橫帶。」

在領隊引導觀察與詳細解說的同時,參與群眾已迫不及待拿起望遠鏡來仔細觀察,就像身處一場現實版的鳥類寶可夢遊戲中,努力捕捉各種鳥類身影。

除了天空,許多人也仔細望向濕地裡的鳥類,「噢!這隻頭的顏色比較黃,跟其牠隻不一樣呢。」看著黃頭扇尾鶯彷彿小間諜似的,混雜在蘆葦叢的一群褐頭鷦鶯中,讓發現者覺得異常興奮,像是捕獲了稀有寶物。

此外,在立農濕地中,還有三隻池鷺並列於農田,時而踩踏、時而張望,一旁的蒼鷺與中白鷺則悠哉地上演捕食實境秀,為這場自然舞台增添趣味。而在漢諾威馬場附近的麻雀、斑文鳥與白腰文鳥,則混群在電線桿上或路旁木棧道圍籬間飛舞,上千隻鳥群一起移動的壯闊景像,也讓觀察的夥伴們覺得動感十足。

「這附近曾有民眾通報,看到一隻白色的貓頭鷹,像是哈利波特裡的雪鴞,結果我們到現場仔細觀察後發現,其實是黑翅鳶白色的正面臉。」走踏觀察的同時,領隊也隨機分享一些有趣的案例,提高大家的興致。或邊走邊翻閱圖鑑,或下載「Merlin」APP後、再安裝台灣鳥類資訊包,來查詢台灣常見鳥種的特徵、叫聲和分布地圖,觀察平常沒見過的鳥類,不亦樂乎。

新年,既是每年的開始,也是歡樂和團圓的象徵。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就是在每年12月中旬到隔年1月初,在全台灣(包括離島)各地舉辦的鳥類計數活動,由資深的「鳥老大」做為領隊,以體驗活動讓沒有經驗的參與者也有機會與大自然直接互動,同時也藉機說明鳥類面臨的困境,達到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目的。

鼓勵一般民眾參與數鳥活動的概念,延伸自北美100多年前的聖誕節鳥類調查,最初是聖誕節期間的鳥類狩獵活動,而後演變為以賞鳥代替狩獵。現今,數鳥活動在方法與內容上都更具科學性,可適當反映冬季的整體鳥類狀態和變遷。數鳥原先是為了推廣賞鳥以及釐清台灣冬季鳥類狀態而舉辦,也連帶強化了人們與鳥類的連結;除了增進參與者對鳥類生態的了解,過程中也讓許多關注面向漸漸發酵為行動,開啟參與者的自然維護之旅。

棲地破壞、外來種、過度利用、污染等,都是造成鳥類族群快速下降的原因。而遷徙性鳥類因為生活範圍跨度大,不論是在繁殖地、度冬地或是過境休息處發生棲地破壞,都會衝擊個體的存活率,進而影響整體的族群數量。

東亞近年來正是全球開發速度最快的區域,而座落於「東亞候鳥遷徙」路徑上的台灣,更需要每年進行系統性、科學性的境內數鳥活動,讓我們以鳥類作為環境調查的監測指標,更快而準確地建立環境示警系統。

自1987年解嚴以來,賞鳥界紛紛祭出望遠鏡與遠距照相鏡頭,一度讓賞鳥活動充滿活耀而狂熱的氛圍。現今,賞鳥不僅僅是一個活動、一份執念,一種驚喜,結合公民科學家理念的新年數鳥活動,更具備了落實鳥類調查的時代意義。而在耶誕節到新年期間的歡樂氣氛中,與親友一同參與數鳥,也不失為另類聯繫感情與團聚的好選擇。

參考資料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孫依婷

生活光影深淺中最好不過:林梢有鳥、河清有魚。想攪和著科學思維與大地涵養塑造一個「自然生態保育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