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署:2026年11座再生水廠日供33.4萬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水利署:2026年11座再生水廠日供33.4萬噸

2021年03月08日
摘錄自2021年3月7日經濟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經濟部水利署今(7日)指出,經濟部、內政部營建署及地方政府等單位,早自2013年起就已共同推動再生水廠建設,隨著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提升,將陸續推動11座再生水廠示範計畫,預計至2026年,全台灣可供應再生水量將達每日33.4萬噸,相當於新竹地區總用水量的六成,成為穩定供水的利器之一。而再生水所帶動的水霧產業發展,更將成為台灣發展循環經濟的象徵。

水利署表示,第一座高雄鳳山溪再生水廠已於2018年8月完工,每日產水達4.5萬噸直接供應中鋼(2002),讓以往高居台灣企業用水首位的中鋼跌落用水大戶寶座。而第二座台南永康再生水廠則將於2021年4月起分階段產水達每日0.8萬噸。水利署與營建署正加速媒合用水企業,期待從今年開始,每一至二年都能有一座再生水廠完工,成為因應乾旱風險的利器。

水利署指出,再生水廠的興建有賴完善的下水道建設及處理等級高的污水處理,更需要有就近的工業用水者。以早年興建的八里污水廠就不易滿足上述條件,興建再生水廠不易營運。如何建立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水利署歡迎各界關心的學者專家提出建言,共同尋求突破。

水利署表示,因應氣候變遷降雨豐枯差距擴大,再生水源具有不受天然降雨影響的優點,水利署已將再生水列為「開源」的必要選項。未來用水計畫審查將依各地區供水情勢,要求開發單位承諾使用一定比例再生水(目前用水計畫已核定之再生水使用量達每日21.9萬噸),有助於面對極端氣候對各地區水資源供應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