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ia》期刊封面誠氏麻黃:全球裸子植物再添新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Taiwania》期刊封面誠氏麻黃:全球裸子植物再添新軍

2021年05月25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全球維管束植物近35萬種,裸子植物只有1088種,這使得裸子植物的新發現成為全球大事。近期新書《以阿里山之名植物圖誌》重燃阿里山松分類地位的希望,今年2月發表的誠氏麻黃(Ephhedra Chengiae),則是直接為裸子植物再添一軍。更由於其重要性,配上兼具科學性及藝術感的優美插畫,登上本土期刊《Taiwania》的封面。


誠氏麻黃(Ephhedra Chengiae)手繪圖出自李愛莉之手,兼具科學性及藝術感的優美插畫,說明其分類的特徵。圖片來源:Taiwania

依據「台灣物種名錄」,台灣維管束植物中,顯花、蕨類、裸子植物各有5416種、824種與46種,若阿里山松確認為獨立種,將為台灣裸子植物增加多樣性。但畢竟這種機會難得一求,裸子植物新種的發現,每每驚豔全球。

在中國青康藏高原發現的誠氏麻黃,屬麻黃科/屬植物。麻黃屬(Ephedra)是裸子植物麻黃科(Ephedraceae)的單屬,全球約60多種麻黃植物,分布在亞洲、美洲、東南歐洲和北非等乾旱和荒漠地區,台灣沒有分佈該屬的原生植物。

麻黃屬植物因多數含有生物鹼、具藥性而知名,尤其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黃(E. intermedia Schrenk ex C.A. Mey.)及木賊麻黃(E. equisetina Bge)更是重要藥材。

東漢末年張機(字仲景)所寫的《傷寒論》,就將麻黃列為發汗促進新陳代謝、解熱、利尿、升壓等處方,至今仍為中醫所遵奉。此外麻黃也具固沙保土功用,麻黃果實還可食用。


誠氏麻黃棲地生態照。圖片來源:Taiwania

麻黃屬植物特殊之處,在於會產生如松樹般的毬果,但它們的胚珠外有一層假花被(bracteole,或小苞片),使得表面上似乎是裸子植物,又像是被子植物。不過,從化石紀錄及其他證據顯示,開花植物早於麻黃屬植物的出現,因此它們並非古老的被子植物。

誠氏麻黃的發現,第一作者是南京林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學院學者楊永(Yong Yang),近代發表過數種麻黃屬植物;另一位作者則為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古生物學部學者大衛佛格森(David K. Ferguson)。兩位作者以誠氏麻黃對照已發表的中麻黃、日土麻黃,形態上有顯著差異,因此確認為新種。

誠氏麻黃的花藥有柄,中麻黃、日土麻黃則無;誠氏麻黃的珠孔管和日土麻黃相同,呈現直立狀態;中麻黃則為扭曲狀;誠氏麻黃雌性球果具3~4對交叉對生的苞片,每片內有一雄花,雄花由一對下部合生的假花被及1個雄蕊所組成;日土麻黃的雌性毬果,具5對苞片,最上方一對包著3顆種子。

種小名是紀念中國裸子植物分類大師誠靜容(1918~2012),他出生於中國遼寧省的錫伯族,是重要的裸子植物分類學家、藥用植物學家,他的成就包括參與1978年《中國植物誌》第7卷編著,調查鑑定麻黃、細辛、馬兜鈴、栝蔞屬(Trichosanthes)、佛甲草屬(Sedum)、大黃屬(Rheum)、川續斷屬(Dipsacaceae)等十餘種重要中藥來源,先後發表論文50餘篇,確立植物來源,並糾正學名錯誤。

參考資料

※ 本文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