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 經濟部坦言離岸風電今年無法達標 光電也落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疫情影響 經濟部坦言離岸風電今年無法達標 光電也落後

2021年07月0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疫情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影響了能源轉型的進度。經濟部能源局今(5日)坦言,原定今年年底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須達933MW,受到疫情影響,預估只能完成557MW,剩餘延誤容量到明年才能完成,達成率不足60%;而太陽光電部分,原定年底達8.75GW的目標難度也很高,恐怕會連兩年不及格。

不過,經濟部強調,隨著經驗累積,估計2023年的離岸風場可如期完工,2025年的再生能源目標仍不變。


2019年完工的海洋風場,至今仍是台灣唯一一座離岸風場,裝置容量共128MW。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原訂今年三座風場完成併聯 海能風場376MW延宕到明年併網

為推動能源轉型,讓我國再生能源占整體電力的20%,經濟部積極開發離岸風電,原訂2020年有3座風場、共核配約800MW容量;2021年則有5座風場、核配約1700MW容量。然而,去年開始受疫情影響,外籍工程人員、機具來台不易,工程延宕,8座風場至今皆未完成,離岸風電年度目標預料將跳票。

經濟部能源局解釋,考量東北季風影響,台灣海峽的冬季海況不佳,每年約僅有半年時間適合施工,因此當初與風電業者簽訂遴選契約時,就允許獲配風場容量的業者,只要於獲配年度完成至少50%風機併聯,或100%水下基礎安裝,並於隔年度完成所有風機併聯即可。

2020年核配的台電一期、允能、海能等3座風場,只要於2021年全數完成併聯即可,2021年核配的5座風場則須在2022年底前完成併聯。因此,今年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標為933MW。

不過,能源局估計,今年年底前只有台電一期、允能兩座風場能完成併網,累積僅557 MW,達成率不到60%,而376MW的海能風場可能延宕到明年才併網。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按照合約3座風場都須於今年年底前併網,業者若未如期完成,須證明不可歸責因素並申請展延,否則躉購費率會受影響,也會扣其合約保證金。

經濟部強調,隨著施工經驗的累積,預估2023年後各風場將能如期完工,2025年底前離岸風電5617MW的目標也可如期達成。接下來會持續掌握業者開發進度,協助排除行政障礙,以利業者如期完成風場併聯商轉。


太陽光電上半年完成裝設約0.8GW,下半年需增2.1GW才能達成年度目標。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太陽光電今年須增3GW才能達標  上半年僅完成約0.8GW 

不只離岸風電無法達標,太陽光電也可能連兩年跳票。原訂在2020年底,太陽光電的裝置容量應達6.5GW,2021年目標為8.75GW。然而,地面型光電在各地陸續傳出「與農爭地」、「砍樹種電」等爭議,2020年僅完成5.8GW,今年要增加將近3GW的光電設置,才能達標。

然而,2021年全球原物料價格成長,疫情也增加光電場的施工難度。截至六月底,上半年僅完成約0.8GW的光電設置,累計約6.6GW,若要達到今年8.75GW的目標,下半年裝設速度需加快兩倍以上。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坦言,「難度相當高,但仍會努力來做。」因應疫情,能源局已透過延長躉購費率等措施來因應。

距離2025年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20GW的目標,目前只剩4年的時間,等於2022~2025年,每年要增加超過2.8GW才能達標。

再生能源裝置容量2021.6

此外,在其他再生能源方面,2025年水力發電目標為2150MW,目前已達2093MW,每年需增加10MW的小水力發電才能達標;地熱發電目標為200MW,目前僅完成0.3MW,達成率只有1%;生質能發電目標為813MW,目前約718MW,尚差約100MW。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