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環境】離島首座野生動物救傷站、雲林啟動外傘頂洲風電、高雄公告漁電共生優先區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午安環境】離島首座野生動物救傷站、雲林啟動外傘頂洲風電、高雄公告漁電共生優先區

2021年10月25日
編輯室

10月25日

雲林縣府宣布 將在外傘頂洲開發風力發電

雲林縣府今天宣布計畫於移動國土—外傘頂洲開發風力發電,縣長張麗善指出,目前風電技術已可深入岩盤植樁,於外傘頂洲發展風電可收開發、固沙、綠能發展三贏,縣府將努力招商。(自由時報報導

離島第一座 金門野生動物救傷站今揭幕

離島首座的金門縣野生動物救傷站今天揭牌,坐落於金湖鎮埕下,透過廢棄營區活化利用與生態保育理念結合,打造離島地區第一座的野生動物救傷站,提供包括國內僅存的歐亞水獺、金龜及許多珍稀野生動物良好的棲地,其內建置診療區、食物調配區、照護區、鳥類練飛區及辦公區,可滿足各類陸域野生動物救傷之需求。(中國時報報導

台捷簽五項MOU促產研合作 涵蓋太空、綠能與智慧機械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率領的中東歐經貿考察團再傳捷報,台捷雙方就網路安全、太空、觸媒技術、綠色能源、智慧機械等五項產研合作簽署MOU,期盼雙方繼續深化經貿與產業領域的合作。(中央社報導

竹圍外海漏油 環團憂污染藻礁

中油桃園煉油廠設在竹圍外海的輸油管前天(24日)下午破裂漏油,0.5公秉原油污染約4萬平方公尺海域;桃園市府表示漏油情況已控制,暫對周遭生態沒有影響,海保署也擬以「海洋污染防治法」裁處,但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認為,近期東北季風較強,很擔憂油污早被吹散到岸邊,甚至在退潮後覆蓋到藻礁上,高雄大林煉油廠6月才因外海輸油蛇管破漏導致50公噸原油外洩,「中油螺絲太鬆了」已失去民眾信任。(聯合報報導

綠島觀光餐飲廢水油污多 縣府鼓勵裝油脂截留器

綠島目前僅有一處污水處理設施,但隨著觀光人數增加,餐飲廢水油污量驚人,台東縣環保局輔導當地餐飲業者裝設「油脂截留器」,勿將廢水直接排放水溝,維護海域乾淨水質。(中央社報導

台泥打造台灣首座超級電池廠 2023年啟用

台泥集團加速淨零碳行動、佈局綠能產業,旗下三元能源科技斥資120億元在高雄小港打造的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廠昨日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23年完工啟用,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說明,這只是Pilot(領航計畫),將瞄準頂端電池市場,未來不排除複製到全球各地,與國際大廠合作打國際盃。

對於溫管法修正草案,張安平受訪表示,他贊成實施碳權、碳稅和碳交易,碳本來就該有價格,否則恐難落實減排。不過,他反對「一刀切下的碳稅」,若減碳模範企業與一般企業課徵相同的稅,「最後就會沒有人要減碳」,且業者也會將碳費成本轉嫁至終端消費者,齊頭式平等恐將降低減碳意願,有失美意。(自由財經中央社報導)

高市漁電共生優先區公告 流程簡化效率加速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今天表示,漁電共生可加速推動區域達2767.09公頃,佔全市魚塭總面積達71.29%,將透過流程簡化效率加速推動,明年底達成210MW設置目標。海洋局及漁電共生辦公室將於11月11日在茄萣區辦理政策說明會,由中央及市府相關單位說明這次漁電共生優先區公告事項及申設相關程序。(中央社報導

高雄市電力業標準明年再加嚴 前20大廠三年燃氣排放量減六至七成

高雄市環保局針對空污前20大廠推動電力設施再加嚴標準,將於明年11月中旬上路,三年分二階段實施,預計2024年硫氧化物減量76.6%、氮氧化物減量68.7%,均為細懸浮微粒PM2.5的前驅物,總計年削減量1萬噸,相當於八座中央公園排放量。(自由時報報導

屏東萬年濕地群整治 國際研討會獲青睞

國際環境與自然研討會日前在巴西舉行,屏東縣政府為唯一參與國際發表的政府單位,以萬年濕地群的整治成果線上投稿,在數百篇投稿論文中發表,獲得多名審查委員青睞及肯定。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今天新聞稿表示,「國際環境與自然研討會」(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e Science)為世界級重要國際研討會,每年在世界各國輪流舉辦,10月24日在巴西里約辦理。(中央社報導

竹科銅鑼園區擬增「化骨水」排放量 再遭環委打回票

因應半導體晶圓製造業廠商進駐,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提出銅鑼科學園區環差,擬將增加有「化骨水」之稱的氫氟酸排放量為原來的6.3倍,引發在地居民極力反對,擔憂當地水質及農業恐受影響,要求設置專管排放出海。今日銅科環差進入環保署審查,但因開發單位對於氫氟酸、硝酸的增量沒有提出具體抵減措施,而被環委打回票,要求補正再審。(自由時報報導

花蓮地熱發展慢 專家盼修法推動

台灣地熱天然資源多分布在東部,擁有發電潛能,國外已有利用溫泉發展為地熱發電區案例,除了外國開發公司看上花蓮溫泉區資源,在地業者也想開發地熱,卻沒有法規可依循。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邀產官學三方舉行推動會議,盼地熱開發能源早日達商業化規模。(聯合報報導

抗空污 嘉市二市場阻未定檢機車奏效

嘉市府環保局調查空氣污染熱區之一為東市場及周邊共和市場,因民眾習慣騎車逛市場,去年10月起設「空氣品質維護示範區」,周邊路口六組車牌辨識系統,發現未定檢的二行程機車會寄通知,累計查出451輛,使今年此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東市場業者認為「廢氣不好聞」,支持政策。(聯合報報導


每逢天災必停電 美電網老舊難擋氣候變遷

美國天氣因氣候變遷益趨惡劣,老舊的電力設備不堪負荷,每逢天災,停電就成家常便飯,除了造成生活不便,更時有人命損失傳出。華盛頓郵報報導,去年美國平均每戶停電超過八小時,是五年前的一倍以上,專家認為電力網必須升級才能應付日益嚴重的氣候問題,政府官員卻不願要求用戶為這些投資埋單。(中央社報導

炸彈氣旋襲北加州引發土石流 沙加緬度大停電

「炸彈氣旋」今天強勢侵襲,才慘遭野火蹂躪的美國北加州一片汪洋,多處發生土石流,舊金山地區則吹起強風,沙加緬度多處停電。美國國家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氣象員錢納德(Marc Chenard)形容這是「炸彈氣旋」,還說西岸預料會降下多達254毫米的雨量。(中央社報導

氣候變遷因應之道 以色列定為國安優先事項

以色列總理班奈特(Naftali Bennett)今天宣布,打擊氣候變遷為攸關「國安」的優先要務,並保證加快綠能的投資。班奈特將出席本月31日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並早一步於今天宣布成立氣候變遷工作小組。班奈特領導的新聯合政府,6月間定下目標,2030年前要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5年的排放量減少27%,2050年前減排85%。(中央社報導

奈及利亞非法煉油廠大火 至少25死

奈及利亞地方官員與當地居民今天表示,奈及利亞河流州一處非法煉油廠22日爆炸起火,造成至少25人死亡,當中若干是未成年。奈及利亞三角洲盛產石油,當地非法煉油司空見慣,因一貧如洗的民眾私接油管以製造燃油販售獲利,這種煉油的方式非常簡單,就像是燃燒桶裡的原油以提煉燃油,卻非常危險。(中央社報導

加拿大生產商增加鑽探 拚2022年產50萬桶石油

隨著世界各國的經濟從疫情降溫中逐漸復甦,工業活動以及需求反彈,使全球天然氣的價格觸及歷史高位,促使加拿大生產商增加鑽探活動,預計明年生產50萬桶左右的石油量。加拿大天然氣收入在10月中旬已創下歷史新高,預計12月將繼續增加,分析師Matt Murphy表示,許多天然氣生產商在第四季投入更多資金,以增加天然氣產量。(自由時報報導

1400萬年前南極氣候劇變 曾致當地微生物大規模滅絕

科學家一直認為,由於廣泛的分佈模式,微生物比分佈區域較為有限的動植物所受的氣候變化影響會較少、難以絕種。不過,上月刊於《科學進展》的研究顯示,1400萬年前南極氣溫迅速下降,也曾導致微生物大規模滅絕,改變當地生態。

比利時根特大學團隊指出,主要的氣候變化,例如中新世南極洲的情況,可能對微生物產生巨大影響,並可能導致大規模滅絕浪潮。由於微生物對生態系統的健康運作發揮關鍵作用,因此要更了解不斷變化的氣候和環境,如何影響微生物的多樣性。(立場新聞報導

沙國能源部長:目標成為全球最大氫氣生產國

據《路透社》報導,沙烏地阿拉伯的能源部長阿卜杜拉齊茲親王 (Prince Abdulaziz bin Salman) 24日表示,希望該國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氫氣生產國。他提到,沙烏地阿拉伯目標在2030年之前、要讓氫氣生產達到400萬公噸左右水準,還要出口至鄰近國家,並且有計畫推動電動車的生產。(鉅亨網報導

霧霾遮住中南海!保供電用力燒煤 北京爆嚴重空污

中國「能耗雙控」引發大限電之後,民怨沸騰,外資群起攻之,加上冬季供暖需求,不得重回燒煤老路,造成北京的天空再度被霧霾遮蔽。《彭博》報導,中國為解決電荒,提高煤炭產量後,北京爆發5月以來最嚴重空污,根據美國大使館的數據,PM2.5的濃度飆升至151。北京政府編制的空氣質量指數為182,也正式落入「中度污染」範疇。(自由時報報導

中國國務院稱2060年前如期達碳中和 惟續建新燃煤電廠惹爭議

中國國務院24日晚發表有關碳減排意見的文件,指中國確保如期在2030年前實現碳峰值和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將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減少到20%以下。不過另一方面,中國計劃再增設數十家新燃煤電廠,做法備受批評。(立場新聞報導

香港浸大命名大杯筒星珊瑚及二種海蛞蝓 相隔20年再現新物種

香港海洋生物多樣性不容忽視,香港浸會大學生物學家在香港水域發現了一個新的石珊瑚物種「大杯筒星珊瑚」,以及兩個新的海洋軟體動物「海蛞蝓」物種。其中石珊瑚呈鮮艷的橙色,圍繞口部四周長有一圈觸手,並在東部水域近打浪排一帶被發現。專家表示,上一次在香港水域發現新珊瑚物種已是在2000年,相隔20年,終在港發現新物種及被命名。(東網報導

香港疫下逾半公共飲水機停用 關注團體促更換斟水站取代舊式飲水機

疫情下,政府因應衛生問題停用康文署和食環署轄下用地部分公共飲水機,機場及醫管局則有開放使用。有提倡環保意識的聯盟向政府索取飲水機相關數據後,發現當中擁有過千部飲水機的康文署,只有28部正開放使用,佔整體僅3%。聯盟直指情況不理想,認為此舉與政府一直提倡的環保策略「鼓勵市民自備水樽」背道而馳,促請政府以較衛生的新式斟水站取代現有的噴射式飲水機,繼續鼓勵市民自備水樽,減少購買樽裝水。(香港01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