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環境】日月潭「水怪」疑為外來種寬鰭鰻、美西嚴重乾旱、南極洲植物增長幅度升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午安環境】日月潭「水怪」疑為外來種寬鰭鰻、美西嚴重乾旱、南極洲植物增長幅度升

2022年02月15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2月15日

金門管線工程日增4000噸原水 強化湖庫水源調度

在中央經費7000多萬元經費挹注下,金門縣自來水廠完成長6.1公里原水輸送幹線埋設工程,每天可調度至少4000多噸原水餘裕量到太湖水庫,強化湖庫原水聯合調度能力。(中央社報導

花蓮老樟樹跨馬路 公所裝鋼架支撐防撞

花蓮市有一棵老樟樹因生長方向橫跨整條馬路,近年來移除的聲浪四起,不過有部分在地居民認為老樹是社區的土地公不可移除,市公所最後決定將老樹保留並納入列管,還幫它裝上鋼架支撐,延長壽命。(公視新聞報導

田寮河變綠河 基市議員:真想邀請市長到現場吃沙西米

基隆市田寮河的顏色多變,今天出現綠河。還有人拍下愛五路抽水站排「污水」畫面,質疑環保局藻類增生的說法。環保局水質及土壤防治科長林嵐說,田寮河會看起來像綠色,是因為大量綠藻漂浮在水面。抽水站排水時攪動底泥,推散綠藻後變黑色。由於底泥流動力道有限,沈澱後河面又呈現綠色,研判非污染。(聯合報報導

三接趕工、火力電廠包圍 議員憂桃園空污恐超越台中

中油三接工程在桃園市觀塘工業區持續施工,多位議員質疑,當台中、高雄等縣市紛紛減少火力發電,桃園卻被火力發電廠包圍,擔憂桃園恐超越台中,成為全台空污最嚴重的縣市。市府環保局則強調,天然氣是邁向零碳的重要「過渡工具」,且桃園PM2.5平均濃度持續下降,遠優於南部各縣市。(聯合報報導

台灣首座環保竹候車亭 12級陣風也不怕

一般公車候車亭不是木製,就是用不鏽鋼等金屬材質製成,但南投縣竹山分局前卻有一座候車亭是用竹子製成,古樸雅緻的復古風造型格外引人注目。原來這是竹山在地的竹藝文創工作者賴彥池,與其團隊專利設計的台灣首座環保固碳竹候車亭,不但能抵擋12級以上的瞬間陣風,且採模組化更換維修工法,更能永續使用。(自由時報報導

虎年石虎「犯太歲」傳三起路殺 特生保育團隊籲用路人依速限行駛

新春正是萬物繁衍的季節,不過虎年對保育類石虎而言卻似乎是犯太歲的「本命年」,竹山鎮陳姓男子日前經過139縣道集集鎮路段,發現一隻石虎遭路殺、橫屍路邊,特生中心保育團隊獲轉報後趕抵現場,更發現是一隻已懷孕的母石虎,且已是今年第三起石虎路殺通報,疾呼民眾行經石虎分布區域時按速限標誌行駛,保護野生動物和自身的行車安全。(ETtoday報導

文蛤死亡蛤殼嚴重危害環境 雲林口湖鄉讓廢殼變黃金

國內文蛤主產地雲林縣,近年因氣候變化,蛤死率大增,使蛤殼變成環保一大隱憂,口湖鄉長林哲凌將蛤殼磨粉,用來回填魚塭或作為水族箱舖砂,經實驗結果對淨化水質成效良好,為進一步量化處理,立委蘇治芬帶領林鄉長和養殖業界到台糖永康牡蠣殼加工廠觀摩,期待在沿海建造殼類去化加工廠,讓蛤殼變黃金,解決長年難題。(聯合報報導

漁民拿海廢垃圾換農特產 屏東護海洋新點子今起跑

為減少海洋廢棄物,維護海洋生態環境,屏東縣環保局創辦「海廢帶回、漁獲自肥」,鼓勵漁民以回收海上作業產生的廢棄物,兌換屏東在地農產品為誘因,今天元宵節開始起跑,漁民兌換踴躍,為屏東海洋漁業廢棄物回收寫下一頁新篇章。(聯合報報導

華航獲永續年鑑航空業銀獎 蟬聯全球第2

中華航空公司推動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永續經營成果傳佳績,國際永續評比機構S&P Global公布最新2022年永續年鑑結果,華航獲航空業銀獎,蟬聯全球第2名。(中央社報導

房仲首家!信義房屋攜手星展 簽署13億元永續連結貸款

星展銀行(台灣)宣布與信義房屋共同簽署2年期約新台幣13億元的永續連結貸款,此為國內首家房屋仲介業者簽訂永續連結貸款,讓永續發展的種子從科技業與製造業,擴散至首家服務業,將以2022年度永續報告書作為減碼檢核基礎。也是該企業四大ESG經營方針中,以環境面邁向「淨零排放」所做出的實質承諾。(經濟日報報導

亞泥案調查結論「無發現不法」 引部落代表不滿

行政院上周公布亞泥案真相調查報告,但第7章建議出現「無發現證據顯示有不法情事」的結論,引發參與調查的學者與部落代表不滿,今日發出聯合聲明批評是斷章取義。本案召集人、政務委員林萬億發出新聞稿回應表示,有爭議的文字與全體委員在第6章的結論相符,無踰越行政職權,如果未來各界發現亞泥新事證,可洽司法或監察機關辦理。(公視新聞報導

日月潭發現2公尺長「水怪」 疑為外來種寬鰭鰻

擔任立槳教練的賴永利帶領遊客遊日月潭時,發現1條超過2公尺長的大魚,他將影片貼上臉書,有網友留言指日月潭有「水怪」;日月潭區漁會則認為,可能是來自澳洲的外來種寬鰭鰻,由於寬鰭鰻會吃魚虎幼魚,魚虎近年來在日月潭大量繁殖,可能有人為消滅魚虎,在日月潭放養寬鰭鰻,不過還需更多的照片影片,才能得知確切魚種。(中央社報導


美國又兩州傳禽流感 養雞業者加強戒備

美國農業部今天表示,上週境內出現第一起禽流感案例後,又在另兩座農場發現禽流感,養雞業者已加強戒備。(中央社報導

人為致氣候變遷 美西面臨1200年來最嚴重乾旱 洛杉磯目標100%廢水回收

科學家今天表示,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部分地區過去20年遭受的特大乾旱,是1200年來的最嚴重乾旱。洛杉磯當前正加緊腳步提升廢水回收效率,衛生與環境首席官員翠西(Traci Minamide)甚至喊出100%回收所有廢水的終極目標,希望在2035年前,讓洛杉磯全境七成的用水由當地自給自足。(中央社聯合新聞網報導)

特斯拉拓展第3方充電計畫 荷蘭全境皆可充

特斯拉(Tesla)宣布擴大「第3方充電站計畫」,開放荷蘭旗下全境所有充電站給不是特斯拉的電動車充電,預計特斯拉最終將在歐洲拓展更多站點,並利用新收入來加速交通網路的擴展。(自由財經報導

「淨零」光說不練?2019-2021年金融機構向煤炭行業提供資金高達41.7兆

由28個非政府組織共同提出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9年1月到2021年11月,數百家金融機構通過貸款和承銷方式向煤炭行業提供資金達1.5兆美元(約新台幣41.7兆),而透過承銷方式金額高達1.2兆美元(約新台幣33.36兆),排名前10大承銷商都是中國業者,其中中國工商銀行(ICBC)居冠,佔了570億美元(約新台幣1.58兆)。(自由財經報導

氣候暖化導致?研究:南極洲植物過去10年「大幅增生」

《衛報》報導,南奧克尼群島西格尼島工作的研究人員稱,該地的植物數量自2009年以來的增幅超越過去50年的總和,這與氣溫迅速上升和海狗數量減少有關。自1960年以來,島上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南極毛草」(Deschampsia Antarctica)和「南極珍珠草」(Colobanthus Quitensis)。研究發現2009年至2018年間,南極毛草的傳播速度達到1960年至2009年之間的5倍,珍珠草更是增加10倍之多。(聯合報報導

塑膠與化學製品污染已超限 科學家籲抑制產量

科學家首度斷定,全球人造化學製品與塑膠廢棄物已大幅超越人類或地球能承受的安全限度,亟需限制生產。(中央社報導

必和必拓:2035年全球預估將有8.6億輛電動車上路

全球最大礦商必和必拓(BHP Group Ltd)今日發表經濟和商品展望報告時指出,電動車(EV)市場正在起飛。依據BHP的基本假設情境,2035年全球預估將有8.6億輛EV上路,屆時全球輕型車車隊將有45%左右屬於EV車款、八成的年度銷量將出自EV。(Money DJ報導

Canalys:2021年全球EV銷量年增109%,特斯拉稱王

獨立分析公司Canalys14日公布,2021年全球電動車(EV)銷售量年增109%至650萬輛,同一時間全球整體車市僅成長4%,EV佔整體轎車市場的9%。所謂的EV包括電池動力車(B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Canalys指出,中國大陸、歐洲佔2021年全球EV銷量高達85%的比重。(Money DJ報導

德國對發電達80%來自再生能源目標看樂觀,並呼籲法國淘汰核能

據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報導,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Robert Habeck部長於2月10日出席活動時表示,法國依賴「過時」之核能發電供應民生及產業需求,應思考改變。H部長指出,法國現有50座核能電廠中,有10座因設施維修或故障,暫無法發電。法國為更新老舊核電廠,每座需耗費至少20億歐元成本,更新後之核電廠使用年限與故障率成正比,不符經濟效益。H部長爰呼籲法國,可參考德國投入資源於再生能源之路線,渠深信德國現今採行之能源政策,將在2030年展現對經濟的貢獻與優勢。(Money DJ報導

中國中科院發現 喜馬拉雅資源量超百萬頓「超大型鋰礦」

鋰礦是製造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原物料,目前中國鋰資源75%仰賴進口,而在中國國內發現的鋰礦可能有助於提升原材料自主程度。據《中國科學報》報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喜馬拉雅瓊嘉崗地區發現了超大型鋰礦,礦體中氧化鋰資源可達101.25萬噸。該鋰礦被認為有望成為「繼南疆白龍山、川西甲基卡之後」的中國第三大鋰礦,是「喜馬拉雅首例具有工業價值的偉晶岩鋰礦」。(聯合報報導

一群偽虎鯨突襲香港南丫島覓食 保育團體促船隻避開

香港水域再有疑似偽虎鯨出沒,社交平台今日流傳短片,指在青洲往南丫島一帶海面發現疑似海豚的蹤影。從讀者彭先生提供的多段片段可見,多條海豚健康活躍,不時躍出水面,在海面暢泳。學者從短片中推斷,該批鯨豚為偽虎鯨,由於偽虎鯨較少在香港出沒,故不排除該批偽虎鯨是因覓食而進入香港水域。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則提醒市民避免靠近及餵食海豚。(東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