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10:36
距離2026年碳費正式開徵尚有兩年,卻已出現經費留地方呼聲。台中市長盧秀燕昨(14)日表示,要為全台地方政府請命,希望碳費收入留在地方做環保建設。環境部長彭啟明則表示,碳費應該用於減碳,「而不是蓋公園、做地方建設」;且碳費收入比過去預期還少...
2024-10-08 18:09
山陀兒颱風過境,台灣南北皆出現嚴重淹水災情。天要降雨無法控制,但可以事先了解週遭環境,先為災害風險做好準備。相較於日本,台灣政府並未強制要求房地產業者向租屋、買中古屋的民眾揭露水災風險,那民眾該從哪裡得知淹水資訊?平時可以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
2024-10-07 20:00
環境部今(7)日召開第六次碳費審議會,碳費費率出爐。環境部政務次長、碳費審議會召集人施文真轉述委員決議,一般費率每噸收300元,2030年調升為1200至1800元;業者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優惠費率,依指定要求優惠費率分別為50元或100...
2024-10-02 17:24
2019年,台灣首批50名鯨豚觀察員登船。他們抱著雄心壯志而來,風光加入離岸風電大建設時代,被期待扮演好守護鯨豚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時,我們與第一批鯨豚觀察員一同出任務,看見制度的潛在問題;五年後,我們再次檢視卻發現,問題不但...
2024-10-02 17:20
編按:離岸風電進入大開發時代,風機打樁的巨大聲響,卻可能危害到鯨豚。鯨豚觀察員這個新興行業由此而生。他們像是路上的導護爸媽,必須隨時保持警覺,一旦發現鯨豚闖進危險區域,就要馬上回報。
我們採訪了許多鯨豚觀察員,他們有些具備保育背景,懷...
2024-10-01 18:20
你家裡是否也堆滿舊手機?好好回收,或維修再用,才能賦予手機新生命。環境部一年一度的「手機回收月」今(1)日開跑,民眾回收手機可抽iPhone 16等好禮,回收三支還有額外加碼。此次回收據點共1萬4300個創下新高,更提供線上回收服務,方便民...
2024-09-20 09:16
今年4月花蓮強震撼動東台灣;7月凱米颱風重創中南部。災害難料,建構安心的防災計畫,是政府與民眾的共同考驗。《環境資訊中心》專訪民間防災領域深耕多年、今年入閣擔任內政部次長的馬士元,從政府民間合作,到人力物資整備,解析台灣的防救災大網。
...
2024-09-20 09:50
8月8日日本宮崎縣發生規模7.1強震,日本氣象廳首度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警報為期一週,海水浴場關閉、新幹線行駛減速⋯⋯為了不確定性的地震警戒,種種措施持續一整個禮拜,對台灣人而言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日本就是要把最壞最壞...
2024-09-19 10:41
今年初花蓮強震後,再掀起一波防災包熱潮,多樣化的防災商品也成為旅日購物首選,《環境資訊中心》前進東京市區的連鎖商場「Bic Camera」及「Loft」挖寶,許多防災用品已經不是災害發生時的專利,還是出遊、露營相伴的好物,不必擔心買回來生灰...
2024-09-19 09:57
「防災不是一兩天、一兩年就能做出來的,它需要不斷的練習、不斷的嘗試。」防災產業專家今出淳一平淡、簡單的幾句話中,隱含了日本防災的「奇蹟」。
防災準備無法減少自然災害,卻可以減少災害相關的生命與經濟損失。圖為311東日本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