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2日 文、圖: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文、圖: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台灣東北部持續在太平洋高壓壟罩下,當南部中部大雨特報的同時,基隆宜蘭已經有幾個地方面臨缺水危機。 兩個月來沒下幾滴雨的溪流,下溪感受也是如溫水煮青蛙般地不舒服;而溪裡的魚能往哪裡去?在何處尋得棲身點呢? 就在那大石塊邊的跌水瀨區,岸際有著草叢根系緊抓著砂石而較不易被水流捲動,因此邊緣常往下被刮出一個相對深一點點的流路;再加上遮蔭的涼爽,就成為魚兒們旱夏重要的救命庇護區。 我們祈求風調雨順,響應節約用水,還應該重新思考,為溪邊多留些自然草叢樹林,為艱困求生的溪流生命,留下最後的調適生機。 ※ 本文原載於2022年8月23日人禾基金會「從河說起」部落格 延伸閱讀 認識辮狀河:舒緩水流的動物天堂 久旱大雨兩相宜 打開低水流路 找回河床裡的家 相關文章 尼泊爾花豹首次驗出犬瘟熱 保育人士憂成人豹衝突起因 2023/03/24 金門3月二起歐亞水獺遭路殺、南蘇丹逾半國土泡水中、日本發現新品種蘭花公園即可見 2023/03/23 氣候變遷下林火防治更重要 學者呼籲加強掌握環境因子變化 2023/03/22 海豚也有社交小圈圈? 黑潮解密東部海域花紋海豚社會網絡 2023/03/20 【自然谷之星】試誤法找女朋友 台灣特有種盤古蟾蜍 2023/03/20 把碳「種」回去:種樹反思維,靠樹木固碳 2023/03/20 生物多樣性從河說起自然書寫乾旱溪流保育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