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營造62公頃生態友善魚塭、歐盟反對禁止河馬全球貿易、美國推企業買排放額助開發中國家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台江營造62公頃生態友善魚塭、歐盟反對禁止河馬全球貿易、美國推企業買排放額助開發中國家

2022年11月10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1月9日

提供黑面琵鷺覓食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友善魚塭增為62公頃

台江國家公園今天舉辦「生態友善棲地營造成果發表會」,為增加黑面琵鷺覓食棲地,管理處與漁民合作營造黑琵友善棲地,今年與34位養殖漁民,共同營造出62公頃的生態友善棲地魚塭,提供黑面琵鷺覓食棲地所需,共創產業與生態雙贏的永續保育願景。此外,這些加入合作夥伴行列的魚塭所生產的漁產品,只要能依照規定執行生態友善措施,都有機會獲得「黑琵牌」商標、甚至「濕地標章」等使用授權。(自由時報報導

台塑新智能首座儲能站上線 規劃彰化建超大型案場

台塑新智能建置在台塑生醫彰化廠1.2MW、1.3MWh的儲能站10月正式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參與靜態調頻輔助服務,為全台首個成功搭配工廠負載與儲能系統的案場,上線以來平均執行率100%。這套儲能系統可精準處理工廠負載及台電電網頻率兩套變動因素,協助穩定台電電網。台塑新智能也規劃將於台化彰化廠區建置100MW、300MWh電網級超大型儲能站。(中央社報導

橋頭再生水廠計畫簽約 115年日供台積電3萬噸水

「高雄橋頭再生水廠興建移轉營運計畫」今日簽約,全案預計2025年底完工,2026年1月起每天供應3萬噸再生水給台積電,且配合提供客製化符合22項水質標準高品質再生水。高雄原有鳳山及臨海兩座再生水廠,每天產製7.8萬噸再生水,橋頭將是北高雄首座、高雄第三座再生水廠。(中央社報導

2023萬金石馬拉松評定金標 落實環保減碳

新北市府今日宣布,2023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經世界田徑總會(WA)公布為金標賽事,這是全國唯一的金標賽事,亦即在聯合國永續目標上,須符合永續發展中的領導力、永續生產和消費、氣候變化與碳排、在地環境和空氣質量、全球平等、「多樣性、可得性和福祉」等六項目標至少60分(滿分120分)。賽事跑衣將為環保可回收材質,並結合衣保袋與環保袋以減碳,減少一次性浪費。(聯合報報導

與生態共融還將串連藝術 新北規畫打造白匏湖生態園區

新北汐止白匏湖地區過去曾是垃圾掩埋場,還遭倒廢土及磚瓦,許久沒有人煙,但也因此這數十年「沈寂」下生態重新恢復,目前發現到二、三級保育類動物,包含蟹獴、台灣藍鵲等。新北工務局規畫打造「白匏湖生態園區」,設保育區、緩衝區和遊戲區三大區域,面積約9.97公頃,未來還將結合周邊由紙風車劇團進駐的彈藥庫,盼串連融合成戲劇藝術與自然生態的園區。(聯合報報導


歐盟反對禁止河馬全球貿易 非洲10國家聯名批評

第19屆華盛頓公約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將於本月14日至25日在巴拿馬舉行,歐盟委員會將在會議上,提出反對禁止河馬製品全球貿易的提案。根據資料,過去10年間河馬的數量已減少30%至50%,但因減少數量並未超過50%,未被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一清單,即因滅絕風險而禁止國際貿易。歐盟提案引來非洲10個國家的聯合聲名,批評歐盟的提案將讓河馬的生存處境更加險惡;非政府組織也批評,河馬的繁殖速度較其天敵緩慢,若不將其列入附錄一清單,就像是保護能迅速恢復野外個體的動物,卻放任恢復速度緩慢的動物消滅。(自由時報報導

美公布計畫 企業買排放額助開發中國家能源轉型

《路透社》報導,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今天公布計畫,由富裕國家的企業購買溫室氣體減量額度(carbon credits),以資助開發中國家擺脫燃煤發電。這項計畫預期微軟公司和百事公司(PepsiCo)都將參與,一些國家和環保團體也都給予支持;然而化石燃料企業將被排除在外。(中央社報導

減少農業等部門碳排 歐盟敲定新法

歐盟成員國的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談判代表於昨(8日)就「歐盟減碳責任分攤規範」(ESR)達成協議,這是一項制定國家減排目標的立法,針對公路運輸、國內海運、大樓供暖、農業、小型工業設施和廢棄物管理設定了國家減排目標。這些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歐盟整體碳排放量的約60%,但目前未被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中;與2005年相比,這項法律約將可減少40%的碳排放量。(央廣報導

上千頁暖化評估報告 紐時:美國至今最詳細觀察

世界氣象組織在聯合國世界氣候大會開幕時警告,2015~2022年8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時期,美國拜登政府也出具高達1695頁、13個聯邦機構和數百名科學家編寫的國家氣候評估草案,《紐約時報》稱為是至今暖化對美國影響最詳細的觀察。

報告分析指出,過去50年美國變暖速度比地球快68%,美國48州平均氣溫上升 1.4°C;過去40年美國平均每年發生近8起耗損10億美元的災害,但過去5年大增到每年近18起。科學家坦言,氣候變化風險很難預測防禦,除了天災,還可能造成複合事件加劇種族隔離、更依賴社會安全網和收入不均等影響。(科技新報報導

環團批港政府部門欠減碳意識 促環境局製訂實現碳中和KPI

香港政府訂下「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但綠色和平卻發現各政府部門對於碳盤查、廢棄物量等公開揭露資料參差不齊,無法讓公眾監督碳中和進程,甚至有部門更把使用無鉛汽油、停車熄火列為環保措施。環團促請環境及生態局為政府制定碳中和目標,由環保署督導各政府部門訂立碳中和氣候政策,包括可量化目標、措施及KPI,並要求各部門進行碳盤查,加快香港邁向碳中和。(香港01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