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
環保署推屋頂光電 未來2年盤點1000處社區設置
為響應國家綠能政策,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宣布將擴大推廣公民參與太陽能發電;以自身大樓屋頂租給公民電廠,設置容量126.7KW的光電系統,一年約可發電14萬8000度電,減少約74.3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環署表示,雖然環保署大樓曾被評估不適合設置,在與民間合作努力下最後還是成功;明年起盤點、希望兩年內能在1000處社區完成設置。接下來找的社區屋頂,會評估包括建築結構,屋頂使用至少需要10年、12年以上;希望藉由與民間的合作,能找出各社區適合的屋頂。(中央社報導)
歐洲商會、台南市等4方簽備忘錄 推動永續發展
成功大學、歐洲在台商務協會、沙崙智慧產業創新聯盟和台南市政府,今天在低碳城市會議簽署合作備忘錄,持續推動永續發展交流。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非常適合發展太陽光電。四年前啟動「陽光電城」計畫,目前全市太陽能發電設置容量已位居全國第一名,每年發電量47.9億度,年減碳241.1萬公噸。
歐洲商會執行長何飛逸說,歐洲商會今年發布「2023年建議書」,向台灣官方就能源政策等議題提出建議,國家發展委員會也承諾今年底將公布「12項關鍵戰略」細部作法。(中央社報導)
新創uCup攜手全聯和丹丹漢堡部分門市 設置循環杯借用服務
全台手搖飲店將停用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新創uCup也攜手高雄的全聯、丹丹漢堡,在高雄三民區所有全聯門市設置「智能取杯機」和「自助歸還站」,由全聯、丹丹漢堡為領頭羊,高雄共17家業者、35家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宣導循環零廢棄的概念。(經濟日報報導)
微型電動二輪車明上路 台灣2030年35%電動機車願景有望
微型電動二輪車新制明(30日)即將上市,原本電動自行車不必掛牌,無法納管的困境即將成為過去。一年高達10萬台的微型電動二輪車上市後,具備完整安全法規與掛牌條件的微型電動二輪車被看好將成為電動機車的主流,現有的電動自行車必須在兩年內掛牌。(經濟日報報導)
防盜伐林木 4大貴重木出口未申報最重罰300萬
為防範盜伐,保護珍稀自然資源,林務局表示,今年12月1日起,紅檜、台灣扁柏、台灣肖楠、牛樟等四種臺灣特有貴重木原木、木材、雕刻品及藝品將管制出口,若逾5公斤以上應取得識別標章、申報並取得農委會同意文件,否則可依貿易法處6萬至300萬元罰鍰。(工商時報報導)
聯合國專家:澳洲大堡礁應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今天發布報告指出,澳洲大堡礁應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他們警告,海洋暖化和農業污染讓大堡礁處於危境,其恢復能力「嚴重受損」。氣候變遷已對這個消失中的奇景造成「重大影響」。根據澳洲5月的報告指出,歷經長時間的夏季熱浪後,91%的大堡礁白化受損。(中央社報導)
綠氫飛機發動機有譜 易捷航空勞斯萊斯成功測試
易捷航空(Airline EasyJet)和飛機發動機製造商勞斯萊斯集團(Rolls-Royce)今天表示,已成功測試氫動力飛機發動機,此次測試的國內線小飛機所用的綠氫,是利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Orkney Islands)的潮汐和風力發電所產生。兩家英國公司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在本月進行的測試中,他們「締造新的飛航里程碑,全球首次成功測試使用氫氣發動現代飛機發動機」。(中央社報導)
世界氣象組織:去年全球各區皆見水資源極端災害
聯合國(UN)氣象組織今天發布的首份年度「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表示,2021年全球所有地區都出現了與水相關、造成重大破壞的極端災害,歐洲西部和南美洲的亞馬遜(Amazon)地區都出現破紀錄洪水,南美洲巴拉圭和巴西南部的河流水位卻都降至歷史新低。另外,報告也指出目前全球約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1個月無法獲得適量淡水,到了2050年,相關人數預計將上升至超過50億。(中央社報導)
亞洲城市地層下陷嚴重 洪患風險高
據《日經新聞》報導,羅德島大學科學家利用衛星調查測量2015及2020年全球99處城市地層下陷速度,在20個快速下沉的城市中,亞洲城市就佔17個。據《Phys.org》報導,科學家指出,如果以目前的速度下沉,這些城市將比海平面上升模型預測的更早受到洪水的威脅,其中最快下沉地方在南亞、東南亞和東亞。(台灣醒報報導)
亞馬遜數據中心推節水計畫
全球企業正面臨嚴峻的缺水危機,為此亞馬遜的雲端運算服務(AWS)部門於28日指出,2030年將實現水資源正效益(water positive)承諾,到時候回饋社區的水資源,會比其直接營運所消耗水量還多。AWS的計畫主要針對位在美國加州、南非、印尼和印度等容易乾旱地區的數據中心,除提升用水效率外,還將改善冷卻水循環系統。(工商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