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
上百位清潔隊員訴求身分立法 環保署:會再研議
來自北中南的上百位清潔隊員7日聚集在環保署門口高喊「環保署忙升格,清潔隊員要身分」。全國環保公務機關總工會(全環總)指出,清潔隊員超過25年沒有身分,獎金及俸點凍漲,懲處比照公務員,談到權益就比照《勞基法》,要求環保署儘速提出官方版本法案、把握立院最後會期推動修法。環保署則回應,會再研議。(自由時報報導)
大寮新厝里民拒設儲能廠 高市府:若強烈反對不會放行
儲能廠設置地點再掀爭議,7日上午有近20位大寮區新厝里的民眾,趁著議會市政總質詢,到議場外拉白布條抗議。他們不滿先前鳳山、林園有意設廠遭拒後,又有廠商看中大寮區想要設置儲能廠,強調新厝里民不是二等公民,同樣反對儲能廠。市府回應,儲能廠規畫設置前都需要進行民意調查,若當地強烈反彈,市府也不會放行。(公視新聞網報導)
石虎再現貓羅溪沿岸成在地族群 最大生存威脅是這問題
石虎再現彰化!長期追蹤石虎生態的羅姓保育人士,4個月內拍攝到12次石虎現身彰化貓羅溪沿岸的畫面,他7日與彰化縣議會新芽聯盟議員楊子賢、劉珊玲、藍駿宇及洪騰明等人公開石虎現身畫面,點出石虎遭遊蕩犬獵殺是目前最大的生存問題,呼籲彰化縣政府啟動石虎生態全區調查及相關保育措施。(工商時報報導)
侯友宜:台電應重擬核廢貯存場水保計畫 市府嚴審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世凱6日晚間說,新北市長侯友宜是造成核廢料無法處理的罪魁禍首,既然主張核能就不要再閃躲核廢料問題。侯友宜7日表示,不可能沒有核廢料,但若廢料外流將是生態浩劫。台電應重擬乾式貯存場最高標準水保計畫,避免影響核安;市府會嚴審新擬的水保計畫,檢驗完後核定。(中央社報導)
花縣蓋環保餐具清洗中心1件收35元 業者民代喊太貴
花蓮縣環保局在東大門推廣環保餐具,爭取花東基金規劃在花蓮市民享段興建「環保餐具清洗中心」,2019年獲核定,後因更改地點到花蓮縣特種搜救隊訓練基地(花蓮市民心段)範圍,再追加預算打造聯外道路,總經費逾新台幣9500萬元,預計7月開工,2024年可完工。但清洗費用「1個餐具35元」引起業者反彈,民代也認為收費太高。縣府回應,未來將依加入店家數量調降。(中央社報導)
氣候暖化加劇!新研究:北極海冰可能在2030年代夏季完全消失
《CNN》報導,6日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最快可能在2030年代的9月份完全消失,並提到即使從現在開始大幅減少導致地球暖化的污染,北極海冰仍可能在2050年的夏季消失。北極暖化被認為會給中高緯度地區帶來熱浪、野火和洪水等極端天氣,無冰北極的提早出現也意味著地球將比預期更早面臨極端氣候。(聯合報報導)
越南停電風暴擴大,北部工業區輪流限電
越南出口導向型製造蓬勃發展,電力需求大大超過東南亞其他國家,然今年異常熱浪已開始,冷氣需求大增,導致越南輪流停電,影響北部工業園區,影響三星電子、富士康、佳能和立訊精密等公司的生產設施,專家擔憂電力短缺問題可能加劇越南經濟衰退。
因應斷電政府也束手無策,越南地方政府只關閉一些主要城市的路燈以節省電力,並預告整個越南的電力供應短缺可能會持續到 6 月下旬,斷電期間可能會中斷業務和通信。(科技新報報導)
雅加達空品全球倒數第三 醫生:恐危害兒童健康
根據瑞士空氣清淨科技公司IQAir數據顯示,雅加達6日的空氣品質在全球各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三。另外,雅加達的PM2.5濃度6日達到每立方公尺57微克,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制定PM2.5每立方公尺不應超過10微克的安全標準。印尼兒科醫生薩特里歐(Satrio Bhuwono Prakoso)向「羅盤報」(Kompas)表示,空氣品質不佳時,孩子們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咳嗽及發燒。另外,還可能會引發支氣管肺炎或肺部感染及氣喘。(中央社報導)
加拿大東岸野火燒不停 紐約空污嚴重一片灰濛
加拿大數百處森林近期遭野火肆虐,濃煙往南飄向人口密集的美國東岸,從明尼蘇達到麻薩諸塞等州陸續發布空氣品質警示,紐約市也不例外。空氣品質追蹤業者IQAir即時排名顯示,紐約市空氣品質指數(AQI)一度突破150,達到對長者、幼童、呼吸道疾病患者等敏感族群的「不健康」等級。依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分類,紐約平時空氣品質幾乎沒有或根本不存在健康風險。(中央社報導)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世界人口百億將「不堪負荷」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表示,世界人口到了2050年時預估將達100億,屆時將不堪負荷。如今全球人口已突破80億,為80億人生產食物占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以上。飼養供食用的牲畜、浪費食物和森林砍伐進一步加劇氣候暖化的問題,變暖又導致乾旱、洪水和極端天氣。但凱瑞表示,「我認為你不必為了完成我們需要做的事情而犧牲生活方式。你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方式,吃到更好的食物,如果我們不再浪費那麼多食物,就可養活更多的人。」(中央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