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委外場館七月一次性餐具將收費、英國投資83億助最老煉油廠轉型、去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北市委外場館七月一次性餐具將收費、英國投資83億助最老煉油廠轉型、去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2025年02月24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北市委外場館7/22起 一次性餐具將收費

北市環保局表示,今年7月22日起北市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及北市府所屬各機關委外經營場館,一次性餐具將收費、不得低於新台幣1元,列管約280處、年減2700萬個垃圾。(中央社報導)

苗縣受傷小石虎誤闖農莊菇寮 低溫虛弱送醫搶救

苗栗縣公館鄉一處農莊菇寮23日出現一隻受傷小石虎,腿部脫臼且有失溫情況,縣府接獲農莊主人通報,先將小石虎送往動物醫院,待恢復穩定後再送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進一步治療。(中央社報導)

上百家寵物生命業遊走灰色地帶 農業部:持續輔導業者用地合法

全台上百家寵物生命紀念業者,須取得地方政府許可證才可營運,然而目前僅桃園和台中設有相關自治條例,其他縣市只有農業部訂定之審查作業要點加以規範。雖然2023年已放寬合法化門檻,但業者申請數量仍不及實際營運數,許多遊走在灰色地帶,衍生不少爭議,甚至有公安疑慮。(公視報導)

馬頭山灌溉水源遭倒大量廢土 重金屬嚴重超標環團籲嚴懲

高雄馬頭山遭到不法集團在當地灌溉水源麗湖附近偷倒大量廢棄物,部分重金屬超標,嚴重破壞生態。檢方介入偵辦,將七名涉案嫌犯聲押後,法院裁定交保,引起居民不滿,於24日發起抗議,要求司法單位嚴查嚴懲。(公視報導) 

全國葡萄故鄉年產逾6000噸農廢 彰化首場公私協力找到新解方

彰化縣巨峰葡萄種植面積占全國五成,每年產生葡萄藤枯枝條成6千噸,農民習慣「付之一炬」。中央與地方的農政單位今首次演示公私協力腐化堆肥1500噸葡萄藤枯枝條,腐化後的葡萄藤可作為有機堆肥,還肥於田,減少廢棄物問題更成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助發展推動綠色循環農業。(聯合報報導)


英國政府投資83億元 助蘇格蘭煉油廠轉型

格蘭茅斯煉油廠的所有者Petroineos於2023年決定,要將英國歷史最悠久的煉油廠改建為進口碼頭,理由是燃料產品需求減少。此次關閉將造成400多人失業。英國政府24日宣布,將對預計今年關閉的格蘭茅斯煉油廠投資2億英鎊(約新台幣83億元),以推動產業轉型並促進該工業基地的未來發展。(中央社報導)

川普要5000億美元礦產 烏克蘭:七成在俄羅斯占領區

美國過去一週施壓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但遭基輔拒絕。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希望獲得價值5000億美元的烏克蘭礦產資源,來補償拜登政府任內的援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希望川普提供具體的安全保障,換取鋰、鈦、鈾和稀土等關鍵資源的使用權。這些原料對生產電子產品至關重要。而目前烏克蘭近20%的礦產資源,包括約一半稀土礦藏,都處於俄羅斯占領區內;有估計在俄占區的礦藏資源價值可能達數兆美元。(中央社報導)

報告:北韓漁工遭中國漁船強迫勞動 最長10年未上岸

總部位於倫敦的「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EJF)24日發布的報告指出,北韓工人在懸掛中國旗幟的漁船上遭到強迫勞動,最長10年未曾上岸,不但遭受言語和肢體暴力,還必須忍受船上的惡劣環境。(中央社報導)

見證1600年氣候波動,阿拉伯曾是一片大草原

中東是氣候變遷影響最劇烈的地區,未來幾年極度乾旱與高溫將不再適宜人居。不過科學家使用部署水下數公里深的機器人提取沉積物岩心,發現阿拉伯地區過去曾經也是一片植被茂盛的大草原,400年前降雨量最多,是今日五倍,200年前降雨量也是今日兩倍。這項研究填補中東氣候歷史空白,顯示該地區的氣候,無論是平均氣候還是極端氣候,都可能發生巨大變化,認為目前對中東地區中長期氣候穩定的假設並不合理。(科技新報報導)

2024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幅創新高

日本環境省等對人造衛星「IBUKI」(GOSAT)觀測的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2024年相較上年的增幅達到3.5ppm,創開始觀測以來的最高紀錄。據分析,這是受到使用化石燃料的人類活動、世界各地森林火災等影響。(共同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