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
高雄食品廠柴油外洩污染河道 環保局開罰限期清污
高市環保局巡查鳳山溪河道,發現鳳山圳滯洪池旁河道遭油污污染,現場水面漂浮褐色油污並有異味,立即鋪設吸油棉及攔油索,避免下游河道遭污染。經向上游溯源巡查,確認污染源來自一間食品業者廠柴油貯存槽破裂,造成外洩約100公升,最重可罰600萬元罰鍰,並命限期清除河面油污。(中央社報導)
釐清污水處理、光電設置 大潭配氣站環差案過關
為穩定大潭電廠供氣穩定,中油公司提出興建應變安管中心、修造工廠及綜合大樓環差案,14日召開環評大會。本案歷經三次初審會議,環評委員多關注污水處理設施、增設太陽能光電設施規劃等。中油表示,新建建物樓頂面積50%裝置太陽能光電設施,施工期間污水由包商收集清理,營運期間污水採「預鑄式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制服和標準,全數回收用於廠區澆灌、沖廁與揚塵抑制。環評委員未再新增意見,建議本案通過環評大會審查。(中央社報導)
綠電非自發自用 苗栗龍港工業區環差仍過關
為配合淨零及發展再生能源,東和鋼鐵調整龍港工業園區產業規劃,新增儲能及太陽能光電產業,並取消天然氣發電廠等,提出環差變更計畫。環保署14日召開環評大會,環委審查資料時發現內容寫園區再生能源裝置產生的電將併入台電電網,另外,本案是取消興建天然氣發電廠,不是拆除既有天然氣設備,因此不能算入溫室氣體減量。東鋼公司坦承規劃的再生能源發電非自發自用,會在溫室氣體減量計算上刪除風力發電,不過全案經審查後仍通過環評大會。(自由時報報導)
國際瀕危穿山甲魂斷龍崎地質公園 野犬橫行環團痛心
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長期在台南龍崎地質公園進行監測,發現這兩年區內野犬愈來愈多,而野生動物愈來愈少;日前又發現一隻穿山甲寶寶魂斷地質公園,環團研判是遭野狗咬傷致死。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表示,穿山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等級,台灣穿山甲保育有成,但現在野生動物成為其大威脅,呼籲政府應拿出對策,避免憾事再發生。(自由時報報導)
史前深海哥布林鯊遭捕獲 台灣海洋藝術館收購將作教材
南方澳漁民近日捕獲罕見的史前深海鯊魚「哥布林鯊」重800公斤,是目前台灣捕獲最大的哥布林鯊,且肚內還有鯊魚寶寶。這鯊魚原本差點被餐廳收購作為食用,經台灣海洋藝術館爭取後,將其收購做為未來海洋教育教材,預計日後將於台灣海洋藝術館展出。但也因底拖網遭人質疑是否違法,宜縣府海洋及漁業發展所表示,該鯊魚不太可能在近海距岸3浬內捕捉到,故是否違法需要再進一步調查。(公視新聞網、工商時報報導)
極端氣候肆虐歐洲 1980年以來造成逾19萬人死亡
歐洲環保署(EEA)13日表示,1980年以來,歐洲的極端氣候已造成近19萬5000人因洪水、風暴、熱浪和寒潮、森林火災和塌方而死亡,造成超過5600億歐元 (約新台幣18.7兆元)的經濟損失。根據最新資料,因熱浪導致的死亡人數占比和經濟損失占比爭分別為81%和15%,歐洲環保署表示,必須採取措施保護老齡人口,因為年長者對極端高溫特別敏感。(中央社報導)
歐盟緊縮綠色投資標準 限制ESG評等業者權力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歐盟13日發布新標準,緊縮對永續投資的認定準則(又被稱為分類標準),但仍為航空等化石燃料密集產業保留餘地,並將限制銷售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評等業者的權力。
新準則要求在2030年前,一架飛機的燃料中,永續航空燃料必須占15%,但目前以農業和有機廢棄物製成的永續航空燃料僅占0.05%。若飛機能以傳統燃料滿足特定節能準則,仍可被列為永續。另一個被認為難以去探化的產業船運業,也將有類似要求。另外,新草案也禁止ESG評等供應商提供顧問服務給投資人、銷售信評、發展基準指數等,以避免潛在的利益衝突。(世界新聞網報導)
紐西蘭稱和北約商討夥伴關係 涵蓋氣候和安全議題
紐西蘭外長馬胡塔(Nanaia Mahuta)14日表示,正在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討論一種新型態夥伴關係,稱為「訂製夥伴關係計畫」(Individually Tailored Partnership Program,ITPP),可能涵蓋共同利益的領域,包括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氣候變遷以及網路安全等議題。(中央社報導)
新加坡發現蘭花新物種 命名「魚尾獅」
新加坡又發現新的蘭花物種,該新物種蘭花是新加坡植物園研究人員2020年進行田野調查時首度發現。新物種擁有奶黃色、垂懸式花瓣,命名為Claderia leontocampus;leontocampus來自「魚尾獅」希臘文音譯。魚身獅頭的「魚尾獅」雕像是新加坡地標。綜合星媒報導,新加坡國家公園管理局表示,Claderia leontocampus尚未發芽時,外觀與同屬的綠花卡爾代拉蘭(Claderia viridiflora)很類似,由於相關記錄不足,還無法判斷此花種的族群大小。(中央社報導)
IEA:石油需求2030年前觸頂
國際能源總署(IEA)在14日發表報告,指電動車需求飆增和已開發國家能源快速轉型,估計全球石油需求在2030年底前將達至頂峰後就開始穩定下降。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新月報顯示,成員國5月日產量減少近50萬桶,進而支撐油價走高。石油需求走低過程裡,包括汽油等運輸用燃料將是需求首先到頂的石油產品,因電動車需求急速增長,和COVID-19疫情期間崛起的遠距離工作型態減少通勤需求,加快石油需求萎縮速度。(工商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