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馬來西亞人還記得2021年12月的洪水。 當時,道路變成了河流,房屋被不斷上漲的大水沖走或淹沒。
環境人類學家塞琳娜·拉赫曼(Serina Rahman)2022年的一項分析顯示,這場災難奪走了50人的生命,導致至少40萬人被迫撤離,造成經濟損失約61億令吉(13億美元)。
彭亨州文冬縣年輕的議員塞弗拉·奧斯曼(Syefura Othman)回憶稱,連續三天的傾盆大雨淹沒了她的選區。 奧斯曼告訴《中外對話》,發生洪水「當然是因為氣候變遷。」
居民們擔心自己的生命財產受損,紛紛向奧斯曼表達了對降雨造成多處山體滑坡的憂慮。
鑒於洪水和其他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馬來西亞是否在法律、後勤和財政上有能力緩解並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
這是非常大的挑戰,而高層政策至關重要。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簡稱IRENA)最近的一份報告稱,按照馬來西亞目前的計劃和政策,到2050年該國能源消耗將翻倍,二氧化碳排放將達到2.8億噸。報告發現,馬來西亞如果要在2050年實現其碳中和的遠大目標,就必須將再生能源轉型的計劃投資增加一倍,即到2050年投資總額達3750億美元。
氣候變遷法案的想法
2018年,時任馬來西亞環境部長楊美盈(Yeo Bee Yin)提出了起草氣候變遷法案的想法,以幫助應對日益加劇的氣候緊急情況風險。然而,馬來西亞動蕩的政局(不到四年國家政府四次更迭)導致這些計劃陷入停滯。
在今年2月的一次議會會議上,奧斯曼向馬來西亞自然資源、環境與氣候變遷部長尼克·納茲米·尼克·艾哈邁德(Nik Nazmi Nik Ahmad)提出了人們期待已久的氣候變遷法案問題。
她稱,需要該法案是因為「首先要保護環境,其次要保護這些災害高發地區周圍的民眾。 」
尼克·納茲米·尼克·艾哈邁德在對議會的回應中表示,該部剛剛開始制定這部法案,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完成。 他還表示,法案將著眼「全國」,包括利益相關方的參與。
對氣候變遷法案的期待
由於尚未公佈草案,所以擬議法案的細節仍不明朗。同時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南亞研究系講師的拉赫曼稱,法案必須針對大型企業制定自上而下的立法。她說,這些公司有能力就政府的限制和法規進行談判,所以更難控制。
雖然拉赫曼建議加大法案的執法力度,但也告誡稱日常消費者不應受到影響。 她說,任何新的政策「都不應增加...... 窮人的痛苦。 」
與此同時,奧斯曼希望法案能改善環境管理,為個人、農場經營者、製造商和大公司制定更加嚴格的法律。
自然資源、經濟與氣候變遷部在給《中外對話》的書面回覆中表示,氣候變遷是一場不能靠單打獨鬥來應對的戰爭,法案可以公正地減少氣候變遷對社會的影響。
該部表示需要與其他地方一級的立委和實體合作制定法案,並稱法案將包括「強化馬來西亞氣候變遷制度和治理結構的條款。」
回覆還說,法案將幫助馬來西亞履行《巴黎協定》規定的義務。 該協定旨在推動各國將全球暖化控制在2°C以下,並力爭將其限制在1.5°C內。
馬來西亞2021年依照《巴黎協定》更新了國家氣候計劃。根據該計劃,該國打算到2030年將碳排放強度在2005年的水準上降低45%。2021-2025年的政府國家計劃描述的低碳轉型戰略如下:
「重點發展包括碳定價在內有利於氣候行動的工具。此外,還將集中力量推動綠色、韌性城鎮建設,加強綠色旅遊,增加低碳能源消費,同時擴大綠色市場和政府綠色採購(Government Green Procurement)。 鼓勵更多私營部門公司公佈2050年碳中和目標。 」
氣候變遷法案的必要性
2021年,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達3277.7億美元,成為東南亞第五大經濟體。同年,洪水給這個國家造成了61億令吉(13億美元)的損失,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4%。
該國統計部的數據顯示,雖然2022年洪水造成的損失比上一年較輕,但仍很嚴重,損失達6.224億令吉(9.8億人民幣)。
極端天氣引發的洪水破壞了馬來西亞的製造廠、工業區和農業基礎設施,使其供應鏈變得十分脆弱。
奧斯曼說,氣候變遷法案也是保護食物來源所必須的,因為氣候變遷對食物供應鏈的影響也會間接影響食物來源。
統計部報告顯示,去年洪水給馬來西亞水稻部門造成的損失最為慘重,達8140萬令吉(1740萬美元)。其次是畜牧和非水稻作物部門,損失分別是3690萬令吉(790萬美元)和3320萬令吉(710萬美元)。
關注森林砍伐、氣候變遷和人權的環境觀察機構RimbaWatch聯合創始人亞當·法漢(Adam Farhan)表示,氣候變遷法案是馬來西亞脫碳,以及為全球氣候緩解工作做出應有貢獻的最佳機會。
儘管馬來西亞的年排放量僅佔全球排放的1%左右,但法漢認為這仍是相當大的份量。
他還說,馬來西亞現行的環境法「嚴重過時、缺乏雄心,不足以」應對溫室氣體排放、持續的森林砍伐等21世紀的環境問題。
目前馬來西亞的《環境品質法》為環境影響評估提供了指導方針,可以説明決策者確定專案可能產生的影響。但法漢說,這些指導方針中沒有任何緩解氣候變遷或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具體條款。
他說:「環境主管部門需要...... 明白我們正身處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之中,並著眼於這一點重建立法。」
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自然資源部稱,另一個挑戰在於提高對氣候變遷的意識,「這樣大家就能理解法案的目的,以及採取某些措施的原因。」
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2014年發佈的第五次評估報告顯示,預計到2100年,全球地表溫度將年均上升1.9至2.1°C,而全球海平面預計將上升約0.7米。
自然資源部稱,IPCC的數據顯示,隨著洪水、海岸侵蝕、乾旱等極端天氣愈加頻發,馬來西亞將受到這些變化的不利影響。
「氣候變遷已經變得更加複雜,涵蓋了一系列廣泛的問題。」自然資源部稱,「氣候變遷的影響已經超出了可以緩解和適應的範圍。 」
遵照其應對國內氣候緊急情況的承諾,自然資源部還在制定名為MyNAP的國家適應計劃。 該計劃旨在促進並指導適應工作的開展,從而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同時讓相關管理行動成為主流。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外對話,原文標題〈洪水肆虐下,馬來西亞氣候變化法案引人關注〉。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