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成2025年太陽能發電達到20GW,政府大力推動光電產業,但是在一些地區造成排擠農業、影響生態的問題,甚至傳出弊案。有一群人從不同的角度,讓綠能完善結合農業,走向社區化分散發電,打造友善環境的綠能未來。
台江國家公園一年一度的黑琵季,送別這群來台度冬的候鳥。為了照顧來自遠方的朋友,在棲地照顧上,政府與民間付出很多心力。根據最新的黑面琵鷺大調查,全國族群量有增加,顯示台灣成為黑琵重要過境棲息地。但是在台南七股,近年族群有減少趨勢,台南市野鳥學會推估,應該和光電開發有關。
台南市野鳥學會除了生態調查、教育宣導,也進行鳥類救傷工作。將康復的黑琵帶到棲地野放,繼續牠的旅程。但是最近幾年,黑琵救傷率不斷增加,鳥會擔心是光電開發引發的排擠效應,強調需要更多追蹤調查來確認。
小二甲光電開發弊案 起訴政府官員及業者
七股有廣大農地,紅蔥頭是重要作物,每年三月陸續進入採收期,農民在農地上辛勤工作。但是光電開發進入農地,在一些田區旁邊興建光電場。這些有別於大面積開發的光電場,當地人稱為小二甲,以小於兩公頃的開發面積,申請合法設立。台南市野鳥學會表示,七股不是只有水鳥,這些進入農地的光電,同樣影響陸鳥生態。
小二甲光電的開發,影響農業,危害生態,當地居民展開抗爭,並要求檢警調查。2024年5月,台南市地檢署經過長期調查,發現台南市政府前官員涉嫌包庇業者,通過小二甲光電申請,全案偵結起訴政府官員與開發業者。
結合農業升級 桃園香草農園的屋頂光電板
光電為求快速達成預定目標,不斷出現各種問題與弊案,讓人思考如何建立友善生態、保護環境的光電發展。桃園一處香草農園中,農民曾鈺誠和家人一起,為滿園超過五萬朵的香莢蘭,進行人工授粉。成熟後的香莢蘭,果莢內有許多種子,是珍貴的香料來源。
曾鈺誠家族原本從事有機農作,十多年前投入香莢蘭產業。原產於中南美洲的香莢蘭,種植在棚室中,沒有很強的需光性,於是香草農園與光電業者合作,在屋頂興建光電板,達成農電共生。曾鈺誠強調,光電應用在棚室農業,應該結合農業升級,種植高經濟的作物。
光電業下鄉找地,使用農地產生排擠效應,彰化縣埤頭鄉公所規劃將已遷葬的墓地,招標租給光電業者。鄉公所表示,墓地遷葬後,改成綠地,進行活化利用,沒有破壞農地,同時增加地方財源。
為生態建光電 在地電力在地使用
南投縣中寮鄉永福村,農民共同經營的友善農地上,利用光電照顧生態。田懷生回鄉務農,發現山坡環境有許多保育動物,但是常常面臨山坡乾旱無水問題,於是裝設光電板,將山下的水源,在缺水時抽回山上埤塘,提供生物使用。為生態建光電,發出電力在地使用,推動分散能源的理念。獲得許多團體的協助,克服障礙,達成生態發電的目標。
推動綠能有永續環境的精神,如何避免侵害農地、危害生態,達成真正農電共生、社區發電等目標,為光電找到環境永續的出路。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光電找出路|真正的農電共生 有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