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7月1日起收觀光保育費、漁業署首次頒黑鮪魚禁捕令、新歐洲議會首槍喊廢汽柴油車禁令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小琉球7月1日起收觀光保育費、漁業署首次頒黑鮪魚禁捕令、新歐洲議會首槍喊廢汽柴油車禁令

2024年06月12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6月11日

7000萬打造全國首座碳中和污水廠 旗美廠年底升級啟用

國土署推動污水下水道淨零排放計劃,將斥資7000萬元,選定高雄市旗美污水處理廠(簡稱旗美廠)作為全國首座碳中和示範廠,預計今年底升級啟用。高市水利局表示,改造計劃包括,將旗美廠內耗能設施更替為節能設備,並新增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進行太陽能發電,經由碳中和改善工程,可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達51萬7974噸,將作為後續全國他廠碳中和淨零排放之示範廠。(自由時報報導

中油林園廠燃燒塔冒火煙 「今年以來第5次」環保局要開罰

中油高雄林園廠再出包,11日上午被民眾發現燃燒塔竄出火煙,高雄環保局發布訊息指出,中油林園廠上午10時2分發生輕油裂解程序(M33)壓縮機(C-1201)跳車,將製程氣排放燃燒塔處理,因不完全燃燒造成黑煙,依違反空污法第32條規定,裁罰新台幣10萬至500萬元罰鍰。中油表示,配合辦理。(聯合報報導

小琉球7月1日起收觀光保育費60元 硨磲貝、珊瑚列保育物種

屏東縣政府針對觀光客不斷增加的小琉球,推動多項重要保育措施,7月1日收取觀光保育費,收取範圍為杉福、漁埕尾、肚仔坪三區潮間帶,費率每人新台幣60元,此外,因部分海膽影響潮間帶植被,也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並把「硨磲貝」及「珊瑚(含珊瑚礁)」列入保育物種,以確保生態平衡,提升保育成效。(自由時報報導

高屏擬建第2條東西快速道路 環評委員提疑慮要求補正再審

交通部公路局評估高雄跟屏東聯外快速走廊不足,缺乏跨越高屏溪的橋梁,以及現有道路壅塞,因此研擬推動高屏東西向第2條快速公路,總長22.6公里,規劃以橋梁為主。11日下午環境部進行環評初審,環評委員關切各種問題,案件補正再審。(公視新聞報導

漁業署首頒黑鮪魚禁捕令 漁獲量達國際配額上限

因我國黑鮪累計總漁獲量已達國家配額之90%,農業部漁業署公告自6月12日零時起停止捕撈太平洋黑鮪,這也是漁業署第一次設定停止捕撈日期,避免因為超額捕撈,造成未來黑鮪國際配額受影響。(公視新聞報導


歐洲議會右傾 第一槍喊廢2035年汽柴油車禁令

歐洲議會選舉9日結果出爐,席次大增的極右派完全不浪費時間,馬上表態要廢掉歐盟訂於2035年上路的汽、柴油新車銷售禁令。政治新聞網Politico.eu報導,選後成為歐洲議會第一大黨團的中間偏右歐洲人民黨(EPP)黨魁韋伯(Manfred Weber)表示「禁令是錯誤」,歐洲人民黨在近日內就會討論將之撤銷。(中央社報導

極端氣候加劇空氣污染 星國研究:約1.35億人因此早逝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欲探討極端氣候對死亡的影響,比較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資料,結果顯示,1980年至2020年這40年間,全球共有約1.35億人因為空氣污染早逝。(公視新聞報導

反對中資公司蘇門答臘採礦 印尼民眾赴中國使館抗議

北蘇門答臘數十名居民擔心中資公司採礦可能影響農民生計,11日在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前抗議,要求取消開發計畫。他們帶著農作物演行動劇,戴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尼總統佐科威的面具表示抗議。(中央社報導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已成定局」 稅率高低將成關鍵

歐盟將對中國產電動車加徵懲罰性關稅一事,本週有望水落石出,去(2023)年10月初歐盟委員會正式啟動對華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最近的消息是德國《明鏡》週刊援引歐盟知情人士稱,徵收關稅已成定局,但決定可能會在歐洲議會大選之後公布。(BBC中文網報導

婆羅洲雲豹家族現身! 首次拍到珍貴畫面

由於棲息地喪失和非法盜獵,婆羅洲雲豹的數量正在急劇下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9日報導,最近,印尼婆羅洲的丹絨布丁國家公園(Tanjung Puting National Park)的保育組織「猩猩基金會」(Orangutan Foundation)在森林中架設的紅外線相機,首次拍到了一個婆羅洲雲豹家族,包括一隻母豹和牠的兩隻幼崽。這項珍貴的發現為婆羅洲雲豹的保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希望。(自由時報報導

※編輯室另策劃2024年熱浪事件整理,頁面每日更新,詳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