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大太陽,走在澎湖西嶼赤馬村荒煙蔓草中,這群人要尋找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澎湖所留下的戰備痕跡。二戰末期,為了阻絕美軍登陸,日軍在澎湖挖掘多道反戰車壕。要怎麼不讓戰車和步兵輕易穿越,寬度與深度的設計,都有一定規格。距離二戰結束將近八十年,這道壕溝是澎湖少數還能辨識出原始狀態的反戰車壕,不過透過踏查,也看到部分區段早已被填平。
走進西嶼東台軍事史蹟園區,看得到不同時期軍事設施的變化。砲塔位於海岸線後方,挖掘為半地下化砲兵陣地,砲班射向、射角需透過目標觀測後,再進行射擊。不過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空軍成為戰場上的重要戰力,大的砲座,反而容易成為敵方攻擊目標,因此日軍也做了調整。
地緣戰略位置佳 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澎湖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半數島嶼無人居住,目前16個島嶼有軍隊駐守,由於地緣戰略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一直是往來台灣海峽船隻中繼站,兵家必爭之地。從國際政治角度來看,澎湖的戰略地位是第一島鏈防衛最前線,近代歷史發生過四次戰役。1622年的荷蘭攻澎、1683年施琅征澎、1883年中法戰爭及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鄭成功、施琅武力進攻台灣,都以澎湖為戰略跳板。
從荷蘭人發現西嶼後,澎湖就成為世界史的一環,也成為東亞重要軍事島嶼,透過澎湖軍事地景走讀工作坊,戶外與室內的課程,希望從軍事歷史的角度,結合地方文史,讓更多人認識澎湖。
透過美軍舊航照圖 填補軍事歷史紀錄空白
雖然發生在澎湖的戰役,可以推到四百年前,不過目前在澎湖還看得到的軍事遺址,最遠只到清朝。而發生在日本占領澎湖到國軍接收後的近代軍事據點,雖然距離現代不遠,卻出現資訊空白和片段化的現象。為了找尋澎湖失落的軍事據點,走讀活動邀請軍事歷史專家,分享如何查找正確的軍事檔案。
現年21歲的魏以恩,研究台灣軍事歷史相當深入,國中時就曾經趁著家族旅遊到澎湖進行軍事遺址踏查,多年來也透過衛星定位,四處尋找各地的軍事遺址。
他表示,透過美國國家檔案典藏,所拍攝的台灣舊航空照片,可以彌補傳統文獻史料的不足,填補歷史紀錄的空白,也戳破早期一些軍事建物錯誤的理解和說明。從美軍舊航照解讀澎湖島城塞空間,透過檔案運用及田野調查,多方驗證正確的資訊。
走讀課程也讓學員前往堡壘,進行防禦工事測繪操作實務。希望補足充實澎湖失落軍事據點的資料和說明,魏以恩和夥伴,期待有更多力量加入踏查和研究,讓美麗的澎湖群島,呈現更有深度的人文層次。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尋找澎湖 失落軍事據點|舊航照圖解讀澎湖島城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