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前瞻:防疫議題─禽流感疫情陰影之下 台灣的因應之道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6前瞻:防疫議題─禽流感疫情陰影之下 台灣的因應之道

2006年01月24日
作者:何一先(台北市野鳥學會研究保育專員)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根除天花後,人類志得意滿地以為,用抗生素和疫苗等醫藥就可以治癒所有的疾病,不在乎破壞大自然,不在乎侵襲動植物棲息地。但事實上大自然正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反擊,愛滋病毒、依波拉病毒是從猴子跳到人類身上,立白病毒源自於馬來西亞熱帶雨林的蝙蝠。這些源自於動物身上的病毒,就是人類過度與野生動物接觸的結果,捕捉、進補、飼養等親密來往之後,病毒產生突變能力,感染人類引發重大的疾病,然後再經由人與人之間彼此傳染,最後引發大流行。

因此,當2004年的SARS陰影猶存,禽流感卻接踵而來,剎時之間人心惶惶。因此,禽流感疫病之防治工作已提昇至國家安全等級之際,台灣應從各方面來因應禽流感所可能帶來各層面的負面衝擊。

媒體宣導

自SARS到禽流感,21世紀的人類面臨從未面對的疾病狀況,雖然台灣還不是疫區,也未發生或採集到任何高病原性的禽流感病毒,但是在防患於未然的大原則之下,目前中央政府的防疫動員措施及衛生署的緊急備戰狀態,已達SARS期間的高度警戒。然而,媒體斷章取義引用資料,盡情地訴說著禽流感的恐怖景象,始國人的恐慌不減反增。在資訊仍未充分釐清之際,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論調,徒增民眾困惑。在疫情逐漸擴散之際,應如何面對它?在日常生活上如何避免感染到?一般民眾幾乎都是從媒體得知禽流感的相關訊息,如此狀況已在SARS期間發生過,但顯然相關單位仍僅重視防疫措施,對媒體的亂象束手無策。

水能覆舟、亦能載舟,若能運用媒體傳播教育民眾認識禽流感,宣導面對禽流感正確的認識及自我防護之道。有了基本的認識及瞭解,知道預防的方法,才是趨吉避凶最好的護身符。目前已見相關單位在特定的媒體進行宣導工作,雖晚但不遲,這樣的工作尤其需要持續進行。

學校宣導

學校教育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有關單位實在不能忽視。但是由目前所見到教育界的生命教育,大多是飼養小動物、小昆蟲之類,對禽流感疫情的處理態度更顯鴕鳥心態,如同新三不政策;不接觸鳥類、不養鳥類、不建議野外賞鳥活動。種種消極作法只為討好家長,雖不認同,但仍可理解。但此外卻沒看到任何積極的作為。

重大疫病的宣導教育,教師是相當重要的角色,幾十萬名的學童,可以由老師的教學中,得到正確的認識及自我防護之道,但是教育體系卻從未訓練教師認識重大疾病。似乎教育單位認為這是防檢單位的事、是衛生署的事,只要學童沒事,就不干他的事。防疫工作如果是這樣欠缺整體意識,要做好防疫也難。

公共衛生

經世界衛生組織及公共衛生專家鑑定後,確認禽流感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禽類而感染。目前所證實人類感染到禽流感的病例中,都是直接接觸過已經感染高病原性病毒的禽類而被傳染的。因此養禽場、屠宰場及雞、鴨、鵝的集中販售的市場的防護措施,就顯得相當重要了。目前各國政府控制低病原性病毒疫情的方式,為慎重起見,均以大量撲殺為主要手段,所以經濟上的損失很大。

截至目前,台灣做的如何?養雞場的全面圍網措施,預計在明年執行完成,這是一個大工程,提升國內養雞衛生環境,防範野鳥攜帶病毒傳染給禽場,值得為政府相關單位鼓勵。養鴨場呢?似乎沒聽說,中南部的養鴨人,幾乎都是露天飼養,難道養鴨就不用怕嗎?另一方面,飼養業者的自我防護措施及禽的消毒,要養成習慣很不容易,地方防疫單位是否盡責將是關鍵之所在。

屠宰場及雞、鴨、鵝的集中販售的市場的防護措施,是目前最弱的一環,見不到該負責的單位來改善環境及作業流程。雞、鴨處理之後,羽毛滿天飛,不僅對工作人員有高度危險,附近居民一樣是處於險境。個人看法是,若能平時養成公共衛生良好習慣,一旦疫情發生,才不會發生官員手忙腳亂地要求從業人員改善的狀況,因此,現在就是開始要求的契機。

動物走私

走私是全世界都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2004年金門地區首度查獲走私的番鴨體內檢測出高病原H5N1病毒之後,2005年10月又在貨輪上查到走私的鳥類有高病原H5N1病毒,兩起案例的鳥類均來自中國。再次提醒大家,對岸確實是禽流感高風險的區域。但是依經驗法則來看,就算是加強查緝,依然會有漏網之鳥進入台灣市場。就算是提高走私罰則,殺頭生意照樣有人做,斧底抽薪之法就是從市場著手,徹查全台鳥店,並請鳥會專家協助指認中國來的鳥類,以防止禽流感由走私管道進入台灣。

候鳥監測與資訊蒐集

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禽流感的病毒株,一年四季都會發現病毒的存在,禽流感感染的宿主範圍很廣泛,已在多種鳥類身上發現,每一種禽類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但最常見的還是在季節性遷移的水鳥,特別是雁鴨科。

台灣為監控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自1998年以來,委託學者及鳥會組織逐年進行禽流感病毒監測,種類包括野鳥、家鴨、雞及各種輸入台灣之鳥類等,進行病原性鑑定結果證實皆為弱毒。因此,在目前禽流感疫情嚴重之際,有詳實的數據資料提供國際,顯示台灣目前為非疫區。

另一方面,就現有資料顯示,亞洲是雁鴨主要度冬區域,中國長江流域一帶族群量約有60多萬,台灣度冬族群量不過數萬。中國屬於禽流感高危險區,候鳥又是無國界的自由主義者,每年冷鋒過境就會為台灣各地帶來一批雁鴨候鳥,因此特別需要注意,有必要加強蒐集中國區域內的候鳥資訊及疫情狀況,作為台灣防疫的參考。

綜合來說,人類與疾病長期以來即處於相互對抗的狀態,人類已和病毒及細菌長期演化相當長的時間,人類既贏不了病毒或細菌,就該學習瞭解及尊重環境大自然的法則,不要再破壞動植物的棲息地,保持動物和人類應有的距離和空間,才是降低風險和威脅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