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手機別忘記手機殼! 減少廢棄手機殼的三大關鍵 | 環境資訊中心
RE-THINK新日常

回收手機別忘記手機殼! 減少廢棄手機殼的三大關鍵

2024年08月28日
文、圖:RE-THINK重新思考

買新手機時,多數人可能不忍心讓它赤裸裸面對各種意外,或因為喜歡多元外觀常換新殼。為了兼具保護與美觀要求,手機殼經常同時使用多種材質,如塑膠類(TPU、TPE、PC 等)、矽膠、金屬、皮革等材質,如果不再使用也難以回收,只能丟進一般垃圾,成為大量廢棄物來源。

一年有高達150萬公噸廢棄手機殼沒有被回收!

電子配件百百種,手機殼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項。台灣每年售出600萬支手機(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數據),若以更換週期3.5年計算,一機搭配一殼,每年就會產生至少150萬組廢棄手機殼造成每年至少150萬組廢棄量。

雖然台灣手機回收率已逐年提升至12%(根據環境部資源循環署2022年公佈數據),但手機殼因為材質複雜,相較手機回收後,各項零件仍可拆解成高回收價值的金屬,丟掉的手機殼,無法納入環境部循環回收體系,只能成為廢棄物,隨著焚燒或掩埋造成土壤污染與資源浪費。

RE-THINK 調查:台灣逾七成民眾沒回收過手機殼!

這次我們與知名防護配件品牌犀牛盾合作,發起環保素養大調查,蒐集4226筆回覆,一窺台灣民眾的手機殼使用習慣。

資源回收在台灣推動逾20年,台灣寶特瓶回收率已高達95%(數字來源自環境部)。但同樣以塑膠為主要原料的手機殼卻乏人問津,有74.8%民眾表示從來沒有回收過手機殼。

調查更發現,有八成民眾不清楚手機殼該如何回收,六成則不清楚手機殼究竟由什麼材質組合而成。種種原因,皆造成手機殼廢棄後只能面臨被丟棄或閒置的命運。


RE-THINK重新思考於2024年3月7日到3月29日發放之「2024環保素養調查手機殼篇」問卷,蒐集有效樣本數共4226份。圖片來源:RE-THINK 提供

複合材質手機殼不易回收,單一材質才有機會循環再生!

「回收價值」指的是回收物被回收後,能夠再利用的經濟可能性。背後考量的關鍵包括,廢棄數量、材質價格、收集和處理成本。像是寶特瓶因為材質單純,回收量大且能處理的回收廠多,回收價值就有機會提高。

但大多數手機殼為了滿足多樣需求,會使用TPU塑膠、矽膠、PC塑膠等各種材料,外加其他複合材質。如果不再使用也無法回收,只能丟到一般垃圾處理。

如果要手機殼要能被回收再利用,除非改成單一材料製成,進入再生回收管道後,才有機會透過打碎製成再生原料,提高產品被使用的次數與壽命,促進循環利用。

減少廢棄手機殼的三大關鍵!

其實不只手機殼,任何物品只要選擇單一材質,都能更有效提升產品被回收的可能性。

選購手機殼前,多認識其製造材質,就是最重要的關鍵。也有手機殼業者推出由單一材料製造的手機殼,建立循環履歷供溯源追蹤,盡可能降低資源浪費,創造手機殼的循環系統。

從生產時降低新料使用、最大化再生料運用,使用時盡可能延長使用壽命,將廢棄手機殼交付正確回收管道。需要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向零廢棄目標逐漸靠近。

※這裡看手機殼怎麼回收>>手機殼回收:手機殼回收要怎麼做?
※本文轉載自RE-THINK〈手機殼可以回收嗎?原來單一材質很重要!〉,原刊於2024年6月14日。
※更多相關內容,歡迎追蹤RE-THINK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