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的防災生活
外貌如恐龍般的龐然大物,從東京灣緩緩上岸,日本政府設置緊急對策本部,準備迎擊——電影《正宗哥吉拉》中出現的這一幕,取景自台場附近的臨海廣域防災公園(臨海公園)。跟著電影腳步,《環境資訊中心》採訪團隊實際走了一遭,發現不只是公部門的指揮中心,公園內還有爐灶座椅、可以變身成帳篷的涼亭、醫院、停機坪……難怪就連台灣地震專家鄭錦桐也極力向我們推薦這裡,稱其是世界各國的「朝聖地」。
長椅變烤肉架、涼亭變急救中心 防災藏在細節裡
2010年設立的臨海公園,建有停機坪、通訊塔及醫院,當發生重大災害,政府會在此設立災害現地對策本部。日本自衛隊與民間電信業者如Docomo等,也會定期進行救災演練。
「在東京,大型公園通常會被用作避難場所。」臨海公園管理中心長長谷部隆介指著一座涼亭說明,災害時這裡可以裝上布幕,變身緊急救護隔間。公園的長椅也暗藏玄機。長谷部將長椅上的螺絲轉開,指示記者合力搬動椅面,不一會兒功夫,普通的長椅立刻搖身一變成簡易爐灶。
「地震來臨時,就可以使用鍋子,透過隔水加熱的方式來烹煮食物。」長谷部解釋,這樣的調理方式可以避免水變髒,進而重複利用災害時珍貴的水資源。
實境走入災害現場 防災可以很有趣、很有個性
你們剛看完一部精采的電影,準備散場,搭乘電梯時卻遇上大地震……從這裡開始,是臨海公園另一大看點——防災教育中心Sona Area的常設體驗「東京直下72小時」。
東京都廳曾預估,未來30年內發生芮氏規模7的首都直下型地震機率非常高,直下72小時則根據此預測模擬情境,希望透過一關又一關的防災測驗,提升參與者災後72小時的生存能力。
體驗內容分為四個階段:發生災難、逃離現場、受災地生存,與最後的避難所重現。第一個場景是外觀如電梯的通道,參與者會在這裡體驗地震來襲,電梯停電,四周一片昏暗,只能依照指示燈逃離建築的過程。
接著來到重現城市倒塌的災區場景。「我們會隨機分配五個問題給大家,即使是團體參加,每個人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長谷部說明,體驗開始時會分配平板給每個人,必須照上面的標示,到指定地點回答問題。
我們實際體驗了一番,當看到失火的房屋時,大家毫不猶豫的選擇「拿滅火器」,沒想到正確答案是大喊「失火啦」。像這樣的問答充斥整個體驗區,部分還會搭配AR實境演出。
但真的遇到重大災難時,避難時間絕對不只三天。二樓有以「三天後仍無法回家該怎麼辦?」為主題的靜態展區,展出各式防災用品與多樣化的防災須知,細節到連素食者、過敏體質的人以及養寵物的人要如何準備都有陳列。
長谷部說,「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大家能為地震做好準備」。「做好準備」的日文發音是「Sonaeru」,與Sona Area發音相近,也算是一種日本特色的諧音梗。
「我覺得快死掉了!」 池袋防災館的「震撼」教育
腦袋儲存好防災知識,但當災害發生當下,身處天搖地動時,又該如何即時反應?東京市區共有三座防災館,其中鄰近池袋車站的池袋防災館,便以擬真的地震體驗吸引許多當地企業、學校組團參加。
這裡提供三款「基本套餐」,分別是地震、滅火與煙霧逃生。其中,地震體驗的強度模擬311東日本大地震,除了事前說明,全程沒有其他指示,模擬真實情況,晃動來得毫無預警。
這時的我們,雖然都經歷直下72小時的洗禮,腦袋知道要躲進堅固的桌子下,抓緊桌腳,卻還是忍不住驚叫連連,同行夥伴也心有餘悸,「我覺得快死掉了!」
造訪池袋防災館當天,我們遇到不少外國散客。這些多彩的防災體驗在人們口耳相傳下,成為另類的日本景點,讓人在旅途中也可以學到實用知識。下次來池袋除了逛街,不妨也為自己預約一場地震體驗。
東京臨海廣域防災公園
池袋防災館
※本系列報導特別感謝李國伊、曹葦如協助翻譯
※點此看完整【我推的防災生活】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