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七夜大雷雨、熊爪痕相伴 「桃山神木2.0 」團隊如何發現破世界紀錄碳儲存量森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八天七夜大雷雨、熊爪痕相伴 「桃山神木2.0 」團隊如何發現破世界紀錄碳儲存量森林?

2024年11月1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報導

8月上旬,「找樹的人」團隊與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自然環資)等一共36人,用八天七夜在桃山神木谷進行森林碳儲存量調查。調查結果在11月初發表,初估森林總碳儲存量為每公頃2220噸,打破世界紀錄;而神木谷內胸徑超過1公尺的巨木,是碳儲存量關鍵。

生態紀錄片導演麥覺明把調查神木的過程拍成30分鐘紀錄片,將於11月11日晚上8時半上映。影片中,團隊背著重裝單攻桃山,每天午後大雷雨把調查時間直接砍半,還在深山裡看到新鮮的熊掌抓痕,充滿驚喜與驚險。《環境資訊中心》專訪策劃此計畫的自然環資行動教育組長黃育文,揭開鏡頭後的故事。

8月,公民科學家走入桃山神木谷進行森林碳儲存量調查,初步估計每公頃2220噸,打破世界紀錄。圖片來源︰黃育文提供

桃山神木谷總碳儲存量每公頃2220噸  破世界紀錄

農業部林試所副研究員徐嘉君與成功大學組成「找樹的人」團隊,利用光達尋找台灣巨木,四年前發現79.1公尺的桃山神木,現為全台第三高神木。今年8月,徐嘉君與自然環資策劃「桃山神木2.0山林守護計畫」,並公民科學家、攝影團隊及協作組成36人調查團隊走入桃山神木谷,花八天七夜進行森林碳儲存量調查。

這次調查的總樣區面積約1.17公頃,團隊共調查195棵大樹,其中檜木有114棵;其次為台灣杉和鐵杉,各31棵;其餘為11棵香杉和8棵華山松。神木胸徑介於24~305公分,樹高介於8~79.1公尺。此外,團隊亦調查347棵共23種林下小喬木,及80棵枯立倒木、6個土壤樣點。

調查除了巨木,還有林下小喬木和枯木。圖片來源︰黃育文提供

以林保署發布的材積公式、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的擴展系數,以及各種樹種碳轉換系數,初估樣區內巨木的碳儲存量為每公頃1828噸。如加上林下喬木、枯木、土壤等數據,則總碳儲存量為每公頃2220噸,超過目前世界最高的澳洲維多利亞省森林的每公頃1867公噸。徐嘉君稱,桃山神木谷內胸徑超過1公尺的大樹,總碳含量約佔全森林的八成,「足見保育巨木的重要」。

徐嘉君向《環境資訊中心》表示,桃山神木谷碳儲存量高,並非因為樹的密度高,而是因為大樹多,相比一般造林地的密不通行,神木谷反而「蠻寬敞」。影響碳儲存量的主因,是樹的體型夠高大;而樹種也有關係,例如檜木的木材密度高,碳儲存量也會較高,「這谷地裡面就非常多檜木。」

事實上,世界上關於原始森林的碳儲存量調查很少。徐嘉君指出,每木調查需耗大量人力,近年趨勢多會找公民科學家幫忙;由於原始森林地形困難「不好到」、樹太大也不好量測等,調查困難也隨之增加。


公民科學家紀錄樣區的樣樹資料。圖片來源︰黃育文提供

桃山神木2.0成果發表。圖中人物從左而右分別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執行長孫秀如、農業部林試所副研究員徐嘉君、導演麥覺明。攝影:袁慧妍

每天午後大雷雨  調查時間砍半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桃山神木2.0的每木調查結果得來不易。黃育文表示,公民科學家是來自福山植物園的調查團隊,以及幾個戶外用品品牌的員工,都有豐富的登山經驗。為讓團隊盡快熟悉隊友和調查流程,眾人在7月中先於棲蘭進行兩天一夜「破冰」行程。大家第一次見面,在一間沒電的山屋裡,徐嘉君分發一件粉紅色的T恤,眾人穿上後,多了一分團隊感。

她記得當時隊員學習辨認扁柏和紅檜,「拼命的在學,但怎麼都分不出來」,後來大家發現,它們的葉子,一個像珊瑚,一個像蕨類,碰巧其中一名公民科學家雙手都有刺青,左邊是珊瑚等海洋生物,右邊是蕨類等山林物種,結果他的雙臂意外地成為大家認樹的「比對工具」。

破冰行程結束,一個月後迎來真正挑戰。黃育文笑稱,上山前大家壓力「非常大」,原因是徐嘉君「體力異於常人」。他們第一天上下山各1300~1400公尺、背重裝單攻桃山,對徐嘉君來說「還好吧」,但團隊「大家都嚇死了」。「我負重能力大約13公斤,那天我背超過18公斤,一開始走得很辛苦」,最後連協作也中途抽筋。

好不容易到達桃山谷,在調查的每一天,午後都傾盆大雨,營地都要移到山坡較高位置,以防淹水,「一到中午很準時,遠方的一聲雷,就要立刻收隊」,這也意味團隊進行調查的時間,比預期「活生生減半」。不過公民科學家們卻因此更拼命把握時間量樹,最終樣本數量更超過預期,這是整個團隊都沒想過的意外驚喜。

隨行的畫家把植物和公民科學家如何進行研究的細節,用畫畫記錄下來。圖片來源︰黃育文提供

在樹上看見「新鮮的抓痕」驚嚇與驚喜相伴

除了驚喜,可能還有驚嚇——他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一道「新鮮的熊掌(抓痕)」。在最初幾天,他們沒有想過黑熊可能近在咫尺,「每天都好開心、覺得生物好美呀」,直至發現抓痕,開始擔心起來,「我每天晚上尿尿都開始很害怕哈哈哈!」

最終他們仍沒有碰見黑熊,反而發現一隻小山羌,「一直躲在路徑上,以為他受傷才窩在那邊,想幫忙時牠卻『咻』一聲跑掉。」待隊員走遠,小山羌又走回來。隊員發現,原來只是人類闖進了牠的生活圈,也就盡量避開免打擾到牠。

在這八天七夜裡,也碰巧是奧運。眾人在山上都很關心台灣隊的戰況,黃育文笑說,大家除了用InReach來通訊、報平安,山下的夥伴們也有報戰情。「有一晚大家都很累,突然就收到消息,(拳擊選手)林郁婷拿到金牌了!嘉君的帳篷裡,也傳來了一聲『耶』,然後就沒有聲音,原來下一秒他就睡著了!」

團隊在帳幕下煮食、進餐。圖片來源︰黃育文提供

大家的感情,就在這幾天的相處中慢慢滋長。回程時,明明大伙兒都說累得要死、說上車要睡覺,結果一路上大家還聊不完。「現在的群組裡,大家還是會互相約,或者丟照片出來問是什麼植物。」

「下山後每一個人都有收穫,心裡藏了一棵樹,是整個調查裡最大的意義。」黃育文總結說。

自然環資與徐嘉君、攝影團隊共36人,於8月完成桃山神木2.0森林碳儲調查。圖片來源︰黃育文提供

作者

袁慧妍

喜歡上山下海。從山山水水裡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