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黃粉蟲和蝗蟲之後 歐盟核准食品添加「麵包蟲」幼蟲粉末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繼黃粉蟲和蝗蟲之後 歐盟核准食品添加「麵包蟲」幼蟲粉末

2025年03月06日
轉載自關鍵評論網;編譯:TNL

根據歐盟最新法規,從2月10日起經過紫外線處理的黃粉蟲(俗稱麵包蟲)全幼蟲粉末,可以添加在麵包、蛋糕、乳酪、乳製品等產品中,且含量最高可以達到4%,這是繼2021年歐盟允許黃粉蟲及蝗蟲作為食品原料後的再一新規。

歐盟通過經處理的黃粉蟲(俗稱麵包蟲)全幼蟲粉末可添加入麵包、蛋糕等食品。圖片來源:Insektenwirtschaft.de(CC BY-SA 4.0)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2021年時就通過黃粉蟲作為食品的安全風險評估,2023年的科學報告中更指出,經過紫外線處理的黃粉蟲全幼蟲粉末,在限制條件的使用下是安全的。

經過紫外線處理的黃粉蟲全幼蟲粉末,目前僅有一家法國製造商Nutri’Earthn獲准在歐盟銷售。根據歐盟的規範,製造商須在產品外包裝上明確標示出產品含有黃粉蟲。

黃粉蟲作為食品的優點

黃粉蟲在成為食品前就被廣泛運用在寵物及牲畜的飼料中作為蛋白質的來源,常見的貓咪、倉鼠、兔子等的飼料中都含有該成分。經過紫外線殺菌的黃粉蟲末除了補充蛋白質外,還可以有效補充維生素D,僅4克的黃粉蟲粉末就可以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的維生素D的1/6,為了防止維生素攝取過量,廠商也會在外包裝上明確標示出產品所含有的維生素D含量。

可惜的是,對於甲殼類動物或塵蟎過敏的人對於黃粉蟲也可能產生過敏反應,因此可能不適用這類營養攝取方式。

昆蟲作為蛋白質來源

近年來,以昆蟲類作為蛋白質的可能性被廣泛實驗。人類對於蛋白質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肉類工業對於地球環境的破壞卻十分顯著。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製造肉品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佔全球總碳排放的14.5%,十分可觀。隨著碳排導致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除了吃素等方式外,政府專家及環保團體也在積極尋找下一個可能的肉類替代品。

昆蟲作為選擇之一,不止生產程序較為簡單,而且飼養容易、佔地空間少,可食用率更高達80%,超過家畜的50%,此外昆蟲的蛋白質轉換率也高,因此近年來成為熱門的蛋白質替代實驗對象。除黃粉蟲外,EFSA也在積極尋找其他安全且可食用的蟲類,外米偽步行蟲(Alphitobius diaperinus)、家蟋蟀(Gryllodes sigillatus)等等都已進入風險評估階段。

儘管食用昆蟲仍在起步階段,但昆蟲相關的食品早已出現在生活中,除直接食用外,許多糖果或巧克力都有添加原料為雌性紫膠蚧的蟲膠成分,以防止融化。

近年可以看到昆蟲作為肉類替代品逐漸成為趨勢,多數還在實驗階段,專家研判,若照目前的勢頭發展下去,昆蟲成為主流食品的成份指日可待。

加拿大販售的昆蟲食物棒。圖片來源:Mateus S. Figueiredo(CC BY-SA 4.0)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關鍵評論網》,原文標題〈歐盟法規開放部分食品添加「麵包蟲」,未來蛋糕、乳酪可能出現蹤影〉。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