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
雲林林內焚化廠閒置20年!每年花2000萬維護 縣府爭取轉型
雲林林內焚化廠完工後閒置至今近20年,沒有啟用每年縣府仍要花2000萬元維護,雲林縣環保局指出,縣府規劃轉型為中區木質資材處理中心,解決中區農業廢棄物處理及露天燃燒問題,全案現向環境部爭取中。(自由時報報導)
玳瑁「友寶」、綠蠵龜「夏翠絲」擱淺康復 基隆望海巷沙灘野放
基隆市政府於9日上午11時,與新北市政府、中華鯨豚協會及多個單位攜手,將先前擱淺於八斗子大坪海岸的玳瑁「友寶」、新北美豔山的綠蠵龜「夏翠絲」,於基隆市望海巷沙灘,完成兩隻擱淺海龜的野放作業。基市府產業發展處指出,玳瑁「友寶」於今年7月18日擱淺於基隆八斗子大坪海岸,綠蠵龜「夏翠絲」則是於今年10月6日於新北美豔山擱淺,兩隻海龜皆因漁網纏繞和有明顯外傷,無法立即野放,隨即被送至中華鯨豚協會的新北市海龜救傷站進行檢傷及復健。(自由時報報導)
中市44家排碳大戶中火減最多發電也減少 議員:應兼顧減煤與用電
淨零排碳是世界趨勢,多位民進黨中市議員表示,根據環保局統計,台中市44家排碳大戶中,去年排碳量增加的有18家、減少有26家,減少排碳最多台電中火減排碳39萬9663公噸,但是中火發電量271.4億度也減少5億度,要求市府應持續要求排碳大戶持續減排,兼顧減煤減碳與穩定用電。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台中市有44家排碳大戶,而排碳量中火佔一半,只要中火減一點,對台中市減碳幫助,未來中央會收碳費,會爭取8成留台中,作為淨零碳排的措施。(自由時報報導)
花蓮SRF固態燃料廠堆置超量悶燒月餘 環保局開罰223萬
花蓮市美崙工業區一家固態再生燃料(SRF)製造廠11月中旬發生火警,由於堆料超量,火勢撲滅後內部持續悶燒至今,異味影響下風處居民生活。花蓮縣議會今舉行臨時會要求縣府環保局進行專案報告,縣府指出,環境中測出6種有害空氣汙染物質,但數值遠低於排放標準不影響鄉親健康,將持續要求業者小部分開挖、灌水,解決異味及悶燒問題,也禁止業者繼續堆置物料,並開罰223萬元。(自由時報報導)
極度瀕危海洋生物龍紋鱝 海大邀漁民協助記錄保育
一種獨特的海洋生物龍紋鱝,長得像鯊魚又像魟魚,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極度瀕危等級,在台灣的研究資料相當少,海洋大學就多次邀請漁民成為公民科學家,希望透過漁獲資源的紀錄,為棲地變遷和物種保育留下更多重要的數據。(公視新聞網報導)
新加坡11月降雨量44年最高 12月單日高溫寫紀錄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今天表示,在星國東部測到氣溫攝氏36.2度,打破12月單日最高溫紀錄。此外,11月多場強降雨讓新加坡多處出現積水現象,總降雨量也打破1980年來11月降雨量的最高紀錄,達到419毫米。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7日在東部巴耶利峇(Paya Lebar)測到氣溫攝氏36.2度、打破紀錄。在此之前,12月的單日最高溫紀錄,為2016年12月6日測到的攝氏35.9度。(中央社報導)
自然碳匯本錢雄厚 東協碳市場估有97兆元潛力
根據一份最新報告指出,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有潛力在2050年底前開發出價值3兆美元(約新台幣97兆3290億元)的碳市場,且每年能移除約11億噸當量的二氧化碳。碳產業新聞網站Carbon Herald報導,東協在5日透過聲明表示,若要實現這項目標,成員國需加強國內碳市場能力、統一碳市場規則,並充分利用區域內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優勢。世界第5大經濟體東協擁有大量碳匯(carbon sink,意指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自然界最能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包括森林、海洋、土壤),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更都是全球17個生物多樣性大國一員。(中央社報導)
全球均溫增幅首破1.5℃防線 歐盟報告:肯定為史上最熱一年
2024年還剩最後一個月,不過歐盟氣候監測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已經可以確定,會是史上最熱一年;而且也是有紀錄以來,首次全球均溫比工業化前高出1.5℃。極端氣候今年橫掃全球,研究證實、這些災難都是受到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影響。(公視新聞網報導)
印尼總統普拉伯沃目標2028年遷至新首都辦公
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的建設正持續進行,但遷移首都計畫並非新政府的優先政策。印尼官員透露,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的目標是2028年8月17日搬遷至新首都努山塔拉辦公。(中央社報導)
主要塑膠垃圾進口國越南,卻只回收三分之一
環保人士對於「不會分解」的塑膠垃圾深恨不已,不是到處鼓吹立法禁止各種塑膠產品,就是要求要回收,但是大量使用塑膠製品的先進工業國家人工成本太高,於是就轉口到工資較低的國家來做回收,因此越南就成了全球最大塑膠垃圾進口國,問題只在於,大部分並沒有回收。越南全國能處理進口垃圾的總處理產能估計約30萬噸,但是2023年卻進口42萬噸,較2022年成長11%,而且這還是低估的數據。所以光是總產能數據面上,就知道越南根本無法處理進口的垃圾量。(科技新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