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7~3月1日
台南生態園區遭批不當安置烏龜 公所、廟方齊聲喊冤
台南下營台灣龜生態園區去(2024)年設置後讓1300多隻的烏龜找到新的家,不過近期有民眾發現疑似出現不當安置情形造成烏龜死亡。對此區公所與廟方也出面喊冤,表示廟方付出相當多金錢及心力照顧烏龜,更無不當對待烏龜,後續也會持續往營造友善生態環境精進。(公視新聞報導)
高雄楠梓設水資源中心 居民憂汙染
台積電進駐高雄,高雄市政府規畫高雄煉油廠楠梓水資源中心處理工業及民生汙水,並供應再生水。但後勁居民對過去高煉廠汙染有不愉快經驗,不滿水資源中心距住家太近,且擔心雨天偷排汙水。經發局表示,會24小時與環保局連線監測,並以密閉式設施減噪、增加距離等方式因應。(聯合報報導)
大林爐碴 清了五年仍未清完惹議
檢方偵辦旗山區馬頭山濫倒事業廢棄物案,再度揭開大林農地非法掩埋廢爐碴傷痛。百萬公噸轉爐石清運計畫啟動五年,原預計三年清完,至今逾期近兩年,窪地積水仍是詭異的「蒂芬尼藍」,自救會質疑到底何時才能清完?環保局說,進度達72%,再兩年清完。(聯合報報導)
台德聯手破解百年魚類標本謎團 新魚種以「打狗」命名
德國漢堡自然博物館從1907年起蒐藏1件在台灣採集的不明魚類標本,僅標示「Takao, Formosa」,2023年經台灣與德國學者合作採樣、比對後,確認是新魚種,並以高雄舊稱「打狗」,命名為「打狗異鰭鱵」,研究成果去(2024)年底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Zootaxa」,再次展現了魚類分類學及海洋基礎生態調查的重要性。(聯合報報導)
因應氣候目標 美汰役燃煤發電量2025年將倍增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表示,今(2025)年計劃減少約8.1 GW(百萬瓩)的燃煤發電,汰除的燃煤發電量約是去年的兩倍。路透社報導,美國能源情報署分析指出,美國汰除的燃煤發電,從過去10年的平均年減9.8 GW,降至去年4GW。(中央社報導)
聯合國砸重金 拚保護生態系
經過去年11月在哥倫比亞卡利出現的嚴重分歧後,各國2月27日在羅馬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第16屆締約方大會(COP16)上終於達成協議,全球超過140個國家,同意要在2030年前每年撥出2000億美元,用於逆轉失去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球生態系統及補償各地致力於保護生態的原住民族。(經濟日報報導)
蘋果疑買到無效碳權 3款Apple Watch標榜碳中和挨告
蘋果2023年推出3款號稱碳中和的Apple Watch,但有消費者集體向聯邦法院提告,指這些產品所謂的友善環境、碳中和均為不實與誤導。路透社報導,根據這份向加州聖荷西(San Jose)聯邦地方法院提出的訴狀,有7名購買Apple Watch的Ultra2、SE及Series 9等型號的消費者主張,若事前知道相關產品的碳中和與環保不實,他們根本不會買,或寧願花較少錢買其他型號。(中央社報導)
中國2024年碳強度僅降3.4% 未達官方目標
2月28日公布的官方資料顯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去年未能實現關鍵的碳強度氣候目標,碳排量略增。儘管中國去年新增的再生能源量創下紀錄,但煤炭仍占主導地位。碳強度是計算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家指出,這意味碳排居全球國家之冠的中國在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下所做的一項重要承諾進度落後。這也代表中國遠遠達不到自身所設定2020至2025年碳排減少18%的目標。(中央社報導)
希臘雅典水資源短缺 擬重啟千年前羅馬帝國古水道
希臘首都雅典是歐洲最炎熱、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氣候暖化帶來史無前例的暖冬和提早的熱浪,都市用水也因而捉襟見肘。為了解決嚴重的缺水問題,當局打算重新啟用雅典郊區一條近2000年前羅馬帝國時期打造的地下古水道,為乾渴的城市補水。(公視新聞網報導)
藥廠AZ設生物甲烷工廠 英國研製業務由潔淨能源供電
英國製藥大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AZ)近日表示,已開設一間利用有機廢棄物生產沼氣的工廠,確保到今年底前,其在英國的所有研發與製藥業務都能由潔淨能源供電。路透社報導,這座工廠由AZ與英國生物甲烷製造商Future Biogas合作營運,雙方簽訂為期15年的協議。工廠每年將為AZ在英國的3個研發與生產基地供應1億度(kWh)再生能源,相當於AZ全球天然氣總消耗量20%。(中央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