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是《環境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但若兒少對家園與台灣的形象不再清晰,又如何理解這份依存關係的意義?讓生活慢下來,駐足、探索與體察家園環境,不論美好或哀愁,共同留下「我們的家園」記憶,是環境教育的重要價值所在。
為此,成立超過40年的「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特於《環境教育法》公布15週年、世界環境日前夕,發起「以兒少視野 構築『我們的家園』記憶」倡議國際繪畫比賽,以畫筆述說家園印象,讓台灣意象走向世界,與30多國的兒少比美。
為什麼透過繪畫談環境?
環品會認為,要讓環境教育更具韻味、渲染與擴散力,就必須回到人的主體經驗與感受。而藝術,尤其是繪畫,正是一種能夠打破知識與語言藩籬的參與方式,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從自己的生活脈絡出發,重新觀看、想像並詮釋環境。
「In My Homeland—我的家園」是由國際綠十字組織白俄羅斯分會與台灣分會合作舉辦,鼓勵兒少畫出對「家」的理解,不只是風景,也可能是老樹、溪流、池塘、回憶中的淺山丘陵,甚至周圍惡劣不堪、不忍聞問的髒亂角落,正在消失的鄉村城市特色,或人事物。而這些畫作將成為兒少與社會對話的起點,也是文化層面的環境行動,台灣環境記憶的典藏。
繪畫,是參與式環境教育的起點
本活動不限媒材與風格,旨在鼓勵兒少以畫筆進行環境對話,思考「我對這塊土地的感覺」、「它的獨特性」,以及「我希望未來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模樣」。
許多優秀的環境倡議都源自個人與地方的連結。藉此活動,期盼激發兒少的在地觀察力與認同感,進一步轉化為具體行動,例如認識社區生態、認真在家附近走動、重新認識鄰近的溪流與綠地,甚至畫出心中的城市意象等等,都可以成為繪畫題材。
家園,是情感與環境的集合體
環品會董事長謝英士表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家園圖像,只要把這些圖像描繪出來,我們就能開始理解彼此的期待與價值,這就是共同願景的起點」。
這不只是藝術競賽,更是關於環境教育、公共參與及環境記憶的社會實驗。藉由繪畫這一開放、具包容性的媒介,啟動兒少對環境的深層思考,建立起對台灣土地的認同與關懷。
本活動徵件至2025年10月10日止,作品經整理後,將送往國際綠十字組織白俄羅斯分會與來自多國的萬件作品共同評選,預計明年4月公布得獎名單,頒發獎項。後續並規畫於國內舉辦得獎作品展覽、線上畫展、環境教育工作坊與跨界論壇等,邀集各界共探藝術與環境的多重關係。
誠摯邀請所有熱愛台灣鄉土的朋友,一起支持、共同參與。從日常出發,用畫筆述說對家園的觀察與希望,將情感轉化為視覺符號,攜手創造屬於台灣環境記憶的典藏傑作,也讓世界看見台灣之美,以環境、家園讓台灣在世界發光。
【報名資訊】
報名資格:國小、國中、高中在學或自學生,年齡6-18足歲的兒少皆可參加。
活動徵件期間:2025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起,至10月10日國慶日止。預計明年4月公布得獎名單。
創作規範:畫作紙張尺寸限B4(八開,26 × 38 cm)、A3(29.7 x 42 cm)圖畫紙,創作方式不拘
完整活動資訊、報名辦法與規則,近年國際得獎畫作,請參見活動官網:http://www.eqpf.org/inmyhome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