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一直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組織者最擔憂的問題之一。李泰格問道,雖然中國政府有能力在奧運會期間解決這一問題,但奧運過後,情况又將如何呢?
機動車尾氣成爲了北京的主要大氣污染源。中國政府鼓勵發展汽車産業,公眾則渴望車輪上的生活。
2008年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北京的環境質量成爲了人們最大的擔心。
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Jacques Rogge)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如果屆時北京的空氣質量太糟糕,一些與耐力有關的奧運會項目,如賽程長達6小時的自行車賽,有可能延期或推遲到另外一天。廣州《南方都市報》的一篇評論甚至說,如果北京的空氣質量不能被改善,北京奧運會很可能成爲歷史上空氣污染最爲嚴重的奧運會之一。
這些擔心或許是多餘的,因爲中國政府正全力以赴,保障奧運會期間北京的環境質量。
本月17日開始,北京限車四日,全市機動車分單雙號行駛,預計每天停駛約130萬輛機動車。北京市環保局會監測機動車出行減少後空氣質量的改善情况,爲奧運空氣質量保障摸索經驗。如此大規模的環境試驗實屬罕見,政府部門的決心和能力可見一斑。
機動車限行僅僅是北京計劃在奧運會期間採取的臨時措施之一。北京的《法制晚報》還透露,北京奧運會前後約兩個月,北京的部分企業將停産,施工工地將全面停工,北京周邊的山西、天津、河北和內蒙古也會采取一些臨時性的控制措施。
目前,北京正在修訂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方案。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本月13日接受新京報網站訪談時沒有透露保障方案的細節。但他說,奧運會期間「肯定要對機動車污染排放、施工揚塵,以及其它對空氣産生嚴重影響的生産、工作過程採取更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
可以預計,這些不惜成本的臨時性措施,完全有可能使奧運會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達到要求。但問題在於,奧運會之後北京的環境又該如何保障呢?
如今,北京的污染大戶首都鋼鐵公司已經開始搬遷,機動車尾氣成爲了北京的主要大氣污染源。中國政府鼓勵發展汽車産業,公衆則渴望車輪上的生活。和中國其他城市一樣,北京市的私家車數量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截至今年5月,全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突破300萬輛,其中大部分是私家車。
水資源短缺:比空氣污染更嚴峻的挑戰
對北京而言,比空氣污染更爲嚴峻的挑戰是水資源短缺。北京人平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爲了保證北京的用水,河北、山西等水資源本來就貧乏的省份,這些年來一直在忍痛向北京輸水。而奧運場館和道路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奧運期間生活用水和環境用水的需求,以及奧運帶來的GDP增長,都會促進北京水資源的消耗和水環境的污染。
來自南水北調辦公室的消息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京石段(石家莊段到北京段)工程將在2008年奧運會前具備通水條件,作爲應急情况下從河北省四座水庫調水進京的通道。南水北調是中國正在建設的遠距離引水工程。其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始於湖北省的丹江口水庫,止於北京,預計2010年完工。
但南水北調並不能徹底解决北京的水資源短缺。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2000年就在《中國環境報》上撰文說,南水北調僅能爲北京提供每年10餘億立方米的水,而且成本極高,用戶難以承受。她還警告說,「倘若水源和污染不能有效解决,北京便有可能真正面臨遷都之憂」。北京市副市長牛有成去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世界水大會上也承認,隨著人口規模的不斷增長,水資源短缺已成爲制約北京發展的主要因素。
這樣一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城市却在迅速擴張,實在令人不可思議。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的人口達到1581萬。由於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聚集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從而吸引了相當多的外來人口。與上一年相比,北京市的人口增加了43萬,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的人口。凡此種種,無一不在加劇北京的交通擁擠和空氣污染,加劇水資源的壓力。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北京並未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008年奧運會對北京無限制的擴張大概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而言,奧運會在中國舉行都是一件幸事。但我有時會想,申辦奧運會主辦權的爲什麽是北京,而不是一個水資源相對寬裕、人口壓力相對較小的中國城市呢?北京有信心保障奧運會期間的空氣和水,是否也有信心在奧運會之後解決城市環境不堪重負的難題?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說,改善空氣質量的目的,不是僅僅爲奧運會,根本上是爲了在北京生活的1500多萬北京市民和來北京工作生活的外地人、外國人。誠哉斯言。不過,奧運會之後改善空氣質量的任務非常艱鉅。爲了奧運會,北京的私家車主們可以暫時做一些犧牲,少開幾天甚至幾個星期的車,但總不能要求他們永遠閒置愛車。奧運會期間可能採取的一些應急措施,如百萬輛以上汽車停駛、部分工廠停産、施工工地停工等,注定難以持續。
奧運之後:從空氣質量保障方案吸取經驗
然而無論如何,決策者仍然可以從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方案中吸取經驗教訓。舉個例子,倘若機動車限行確實對北京的空氣質量和交通狀况大有改進,政府可以考慮在郊區修建更多停車場,提高私家車在中心城區行駛和停泊的費用,以此鼓勵私家車主換乘公共交通進入中心城區。
或者我們也可以開始考慮「去中心化」。這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降低中心城區的功能。換句話說,政府可以通過行政命令和市場手段,促使一些機構和公司從中心城區搬到通州、順義、大興等衛星城,讓那些居住在衛星城的市民免去早晚奔波之苦,同時減輕環境壓力。第二層含義是降低北京的功能。河北和山西的水資源本來就十分緊缺,卻還要勒緊褲腰帶,向北京供水。原因很簡單,北京是首都,集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於一體。但這個中心卻沒有很好地帶動周邊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既然北京水資源如此短缺,爲何不採取措施,鼓勵部分機構和人口外遷呢?
類似的措施還有很多。畢竟我們都不希望碧水藍天映襯下的北京,僅僅是2008年夏天的曇花一現。明年之後,如何能夠將良好的環境留得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或許是我們的決策機構們現在就需要提前去考慮的問題。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7年8月29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