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與被看──維吾爾的麵包家庭 | 環境資訊中心
低碳革命前夕的無車之旅

看與被看──維吾爾的麵包家庭

2007年09月10日
作者:吳郁娟(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2007年7月18日,Day38

累積里程:4500km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三巴臺村

整個過程,我們不是一再按快門,就是攝影,麵包家庭也不嫌煩,只覺得我們好笑。讓我想到這一路上的被觀看…

進烤箱前的饢,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網站

這一路,老是被看。被盯得難受,單車被碰,被坐,也高興不起來。同理心,我們出來旅行,有一部份,也是因為好奇,也愛看,看了還不夠,還要拿攝影機拍,回去給親朋好友看。甚至印成書,發布到網上,給全國/球人看。

一早就是逆風,有點鬆散。這一路行程很緊,原本安排每7天有一天休息天,後來為了趕進度,休息間隔延長到10天,兩個禮拜。為了趕夏日沙漠殺人前騎完每天行程,時常半夜就要起床。所以每天一早,就得抵抗瞌睡蟲,一路坡不大,腿不是特別酸痛,但就是累,想睡。好幾次睡著,騎到路邊沙地,突然被嚇醒,連忙掙脫車鞋,才勉強保持平衡。不知何時開始,養成了喝含有咖啡因的可樂提神的惡習。今天經過三巴臺村,找了門外有放床的小販買可樂喝,沿途這類賣冷飲的攤子很多。

我就在別人的床上喝起飲料來。北京時間9點多,新疆時間不過七點,所以大夥才起床。北京時間是官方時間,大家的作息還是以新疆時間為準。隔壁的大伯是中國人,正在灑水掃地。這家維吾爾媽媽正在把一團樹枝放進泥做的烤箱裏。新疆這邊的麵包(饢)都是用泥磚的烤箱烤的。

烤箱內部成半橢圓形。樹枝在底部慢慢燃燒,男主人從屋裏走了出來。烤饢是男人的活。夫妻倆從房裏抬出一桌已經發好的麵團,白白胖胖的疊在一起,中間都有個凹槽,有點像貝果。丈夫往面團上撒了許多水,妻子端出一盤芝麻。手沾了水後,沾點芝麻,抹在麵團上,兩三秒,就把五十幾個麵團都抹上了。

非常專注!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接著,丈夫開始玩弄起爐火,烤爐的溫度非常重要。他先把柴火弄散,降溫,然後爬到烤箱上,把麵團一個個粘到烤箱壁上,蓋上棉布。女兒特地拿出地理課本,在南半球找到兩個小小的島嶼,鄰居也來議論紛紛。此時,丈夫仍專注於他的烤爐火候上。棉布已經翻起,正在用鏟子在鏟爐火底的樹枝,汗水已經從額頭滴下來了。不到20分鐘,新疆式的貝果烤好了。他拿起瓢子,一個個從底下,把貝果撈起來,放在桌上,大女兒負責將熱乎乎的麵包排好。小女兒身穿藍色連身裙,絲織的頭巾,就和澳洲白人的小女孩長得一模一樣。嘟著嘴,媽媽給他一個饢,他把饢翻過來看一看,生氣地轉身走了。眾人開始議論紛紛,好像饢烤出來,如果背面沾上了黑色或白色的柴灰,是件很糟糕的事。有人愁眉苦臉,有人拿起菜刀,試圖把碳灰刮掉,熱乎乎的饢,皮脆內實,好好吃。

謝謝,觀賞時間已過,明天請早。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整個過程,我們不是一再按快門,就是攝影,麵包家庭也不嫌煩,只覺得我們好笑。我想我們是最不友善的被觀看的了。我們不喜歡汽車一路緩緩地跟著我們,給我們照相,死盯著我們。我們不喜歡路人老圍著我們,東摸摸西摸摸我們的單車。每當有人推動或自行坐上我們的愛車時,不免會驚嚇地跳起來:「不可以,這是很貴!」車車確實脆弱,但群眾也是出自純粹的好奇。如同我們看饢製作過程的驚喜,這些觀看我們,想透過觸覺更進一步解惑的人,又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