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量級科學家和政府官員組成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17日發表報告指出,如果世人要對抗全球暖化,必須讓大至航空,小至傳統燈泡的各種碳排放污染行為,付出更高的成本。IPCC報告中提到,讓製造有害排放物的商品或服務業付費,需要全球經濟體系做出根本的轉變,但這麼做,卻「可以讓各層面都發揮有效減緩氣候衝擊的潛力」。
IPCC與高爾一同獲頒200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該小組肯定近來發生的全球暖化,有90%的機會是由人為活動造成,並警告未來氣溫升高將會造成嚴重衝擊。
他們也表示,要防止全球氣溫在2100年前繼續上升達6度,必須在接下來數十年內降低排放,而所需的科技目前其實都已存在。IPCC也指出,就算是大幅縮減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經濟成長也僅會造成很小的影響。
IPCC報告強調要引進「有效的碳價指標」,若讓碳的價格在2030年達到每噸20至80美元,就足以控制未來氣溫上升。
在12月召開的巴里島氣候會議中,如何建立世界性的碳價標準,將成為焦點之一。其中歐洲各國傾向「總量管制與碳交易」(cap-and-trade)系統,也就是對國家、企業甚至個人訂定污染的強制標準,超標者需額外付費。
這份報告是對目前氣候變化原因及影響的最新科學知識的摘要,將在巴里島會議中正式提交各國環境官員。預計該會議中將簽署一份兩年期計畫,協商如何接替即將於2012年終止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中要求36個工業國在2012年前降低排放,至少要比1990年少5%。新協議希望能拉入美國與中國等未受京都議定書規範的國家。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這份報告為日後的進展奠定基礎,希望能達成一個清楚的氣候變化協定,讓各國都能接受。」他也表示,「我期待從巴里島會議開始,能看到美國與中國扮演積極的角色。這兩個國家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領導貢獻。」
聯合國IPCC綜合報告重點整理:
- 已發生的氣候變化:大氣與海洋溫度增高、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現象顯著。所有區域正逐漸趨暖。北極海冰平均每10年縮減2.7%。受乾旱影響地區增加。
- 氣候變化的原因:人為排放溫室氣體從1970至2004年上升70%。二氧化碳排放增加80%,大氣中二氧化碳量為近65萬年來最高。
- 未來變化預測: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30年增加1倍。2100年溫度可能增加1.1度6.4度,最可能為4度。海平面則可能上升0.18至0.59公尺。熱浪與颶風強度將增加。數億人將用水短缺。近30%的物種可能滅絕,糧食生產也將受衝擊。
- 適應與減緩的選擇:許多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可利用現有科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由政府間制定有效的碳價指標,可幫助各層面大幅減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