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島氣候會談進入關鍵階段 第三世界自力救濟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巴里島氣候會談進入關鍵階段 第三世界自力救濟

2007年12月13日
本報2007年12月13日印尼,巴里島訊,莫聞、彭郁娟報導

目前在印尼巴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談,12(日)展開一連3天的部長級高階會議,意味著此次會談進入關鍵的第二階段。所有關於清潔技術轉移的談判,以及2012年後工業國家是否訂定進一步強制性減量目標,發展中國家應否強制減量的爭議,在部長會議中能否化解,將是《京都議定書》後續行動「巴里島路線圖」成功訂出與否的關鍵。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12日的開幕式中強調,「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最新的第四次評估報告結論:「除非我們採取行動,否則後果嚴重:海平面上升;洪水更加頻繁和更難以預料,會出現嚴重的乾旱;世界各地、特別是非洲和中亞將發生饑荒;地球上將有多達3分之1的動植物物種滅絕。」

但他也表示,「氣候變遷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潘基文說,這是讓全世界有機會開創綠色經濟和永續發展新時代的契機。他也認為,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時,公平問題至關重要。氣候變遷影響到所有人,但對每個人的影響程度不同,且因應能力最弱者,受到的打擊最大;引起氣候變遷責任最小的人,所承擔的後果最大。世界各國有道德義務消除這種不公平的現象,保護最弱勢群體。(潘基文演說全文

憂心被納入強制減量對象 第三世界國家自力救濟

關於潘基文提及的「公平」問題,第三世界國家感受最深。2012年以後的後京都議定書時代,第三世界國家是否應設定強制減量目標的問題,在連日來的巴里島氣候會談中不斷受到討論。昨(12)日在一場「氣候變遷區域觀點」周邊會議上,亞太區域提出了自己的減量認證架構,並強調新架構有助於實質減量,並且不需設立強制目標。

2000年時,聯合國宣佈千禧年發展目標,致力於在2015年以前將全球的貧窮及營養不良人數減半,此外,也將確保環境永續發展列入8大目標之一。而在此會議中,千禧年發展目標的精神再度被強調。各區域代表指出,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希望全球在強調減碳計畫的同時,能關注到氣候變遷對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影響。

在會議中,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ESCWA)代表達法(Barder Al-Dafa)率先發難,在演說一開始即聲明:「我們是石油最大的生產者,卻不是主要的消費者,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氣候變遷中受到不平等的看待。」

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代表海澤(Noeleen Heyzer)目前京都議定書的架構下,清潔發展機制(CDM)是由僅能由附錄一的38個工業化國家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清潔投資,而發展中國家則希望未來能獨立進行「單邊清潔發展機制」(unilateral CDM),不需要先進國家的參與。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代表海澤(Noeleen Heyzer)提出了「認證排減折價架構」(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 discounting schemes,CER)的構想。該架構納入了單邊CDM機制,並對發展中國家自行發動的CDM採取認證,以利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

海澤相信,ECR的提出,將能使單邊CDM的有利可圖,在利潤驅使下,應可獲得減量效果,而不需要再制定強制性的減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