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兩岸青年環境佈道師」培訓的學員一行人,昨(29)日前往高雄林園鄉與後勁地區,親身接觸當地嚴重的空氣污染與滲入油氣的地下水,了解石化產業對環境及居民所造成的傷害。此次行程萌發了不少學員的環境意識,並體認到台灣對於「環境佈道師」的需求與迫切性。
昨(29)日包含10名來台參加活動的中國大學生與台灣青年約40餘人,上午在尾隨颱風之後的氣流所挾帶的強風豪雨中,前往位於高雄縣的林園石化工業區參訪。過程中,由於惡臭學員不時捂摀住口鼻,並觀察到工廠直接將廢水流入林園大排中。隨隊解說的當地國小教師蘇義昌表示,「工業區中的廠商常利用雨天偷排廢水,以規避處理費。」
接續活動,是前往地方活動中心與在地居民座談。林園鄉反公害護家園協會的會長表示,自從林園石化工業區完工後,因為對水源的污染,造成附近養殖、近海漁業萎縮,使得地方居民生活陷入困境。在地居民蘇媽媽則表示,當初設立工業區時,石化廠商表示能為地方創造工作機會,令在地居民脫離日曬雨淋的勞動生活,後來發現是騙局一場。
蘇義昌更指出,由於石化工業區的設立,造成地方社區破碎,以他任教的園小為例,「有20%的學生,家中情況不外乎是外藉、單親、隔代教養。」
中國大學生李燊關心地方的癌症高發生率是否能統計與評估,但遺憾的是因地方並未設立監測站,無法有效進行。另一名中國大學生王麗娜則對此事感到震驚,並認為充滿道德勇氣的國小老師蘇義昌,勇於站出對抗財團不公義的行為,值得眾人學習。
地方居民詹雅芸感嘆,「政府只一味往前,並沒有看見這過程中踩傷了誰。」她呼籲政府要面對林園石化工業區對地方所造成的傷害,並且建立監測站,保護當地居民的健康。
下午一行人前往緊鄰五輕的高雄後勁地區參訪,從水井取出滲入油氣的地下水,令所有人大吃一驚。中國大學生王麗娜對這水可否飲用,表示極大的懷懝。
五輕前身為1946年國民黨政府接收的日本第六燃料場,而後擴建為第一、第二輕油裂解場。後來中油打算就地更新為五輕,引起後勁居民激烈抗爭。1989年抗爭運動進入高峰,當時行政院長郝柏村率領軍警進駐後勁,經濟部長蕭萬長寫下承諾,五輕營運期限25年,民國104年撤離,後勁人才勉強接受五輕的存在。
在與後勁居民的座談會上,中國大學生吳雙對於到時五輕廠撤離後原場如何規劃相當感興趣,座談會主持人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可以德國魯爾工業區再造為範例,替此地區尋找新出路。
另有學員提到,五輕目前規劃搬遷至彰化大城,是不是高雄人將污染轉移至彰化?李根政表示,石化業本身就是個不永續的產業,應該要關廠轉型,根本不該再讓它從台灣的土地上冒出來。搬遷至其他區域是要求政府兌現承諾。
會中另一名學員詢問如何提升民眾的環境意識。李根政表示,這關係到公民意識的覺醒與民主制度的完整,擺脫自掃門前雪的心態以關心公眾事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此次「2008兩岸大學生工作營」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及中華醫事科技大學主辦,邀請中、台兩地的大學生參與由台灣民間獨創的「環境佈道師」培訓。由了解台灣的山、河、土、生物多樣性出發,共同探討環境運動、全球暖化等議題,藉此培養學員們對自然環境、民主社會的關懷與責任。詳細活動可參考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