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綠色奧運 | 環境資訊中心

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綠色奧運

2008年08月19日
作者:盧思騁(綠色和平項目總監)

北京奧運的最大遺憾不是環保的硬件出了問題,而是信息公開這類老問題;圖片提供:綠色和平踏入2008奧運的最後倒數,整個中國和國際社會都在凝望北京。35,000名國外記者已經陸續抵達北京,他們的視角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國際社會怎麼樣看奧運和看中國。

其中一個大家都關注的問題是:北京奧運究竟有多綠?這不僅是因為北京大力打造綠色奧運,更因為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國際媒體報導中國新聞的熱點話題。

按照官方的說法,北京申辦奧運的環境承諾絕大部分都已經全部兌現。可是,官方說法歸官方說法,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記者可不一定都照單全收。

從1998年至2007年,北京在環保措施方面的實際總投資達到1.2千億元人民幣,不可謂不大手筆。當中,有很多環境改善措施是大家都看得見的。北京的市民看到地鐵線長了,票價便宜了,綠地多了,例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比紐約中央公園還大;住在城郊的人甚至還可以看到污染的工廠被關或轉移了。

在場館的建設中,北京也使用了最先進的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譬如奧運村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地熱、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能等先進技術。這些都是綠色奧運的一些亮點,雖然普通的市民不一定可以親眼看到,但它們都是有形的成就。

但一些環境的改善卻不一定是肉眼可以看見的,例如空氣污染。根據官方數據,北京的空氣質量自1998年逐年穩步提升。可是,大部分的空氣污染物是無形的,我們只看見官方資料和數據,卻不一定可以用肉眼驗證。

在北京住了幾年以上的人,大概也會感覺到空氣比以前好了──當然,北京空氣質素的改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對於大部分來北京採訪的外國記者,他們卻只看見現狀,卻沒有過去的經驗可供比較。他們的比較坐標是自己的國家,不是北京的過去。當他們乘坐飛機在北京灰濛濛的上空等待降落時,可能已經對北京的環境狀況作了一個主觀的評價。

北京奧運的最大遺憾不是環保的硬件出了問題,而是信息公開這類老問題。例如,綠色和平在撰寫北京奧運的環境報告時獲悉北京奧運村可能通過了美國綠色建築理事會的能源與環境建築認證系統的認證,可是我們卻無處去核實這個信息。為了讓國際社會看到綠色奧運的努力,北京甚至可以考慮讓第三方機構(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參與奧運會籌辦期間的空氣質量評估,這將會使到空氣質量的數據更有說服力。

著名學者丁學良最近在一篇討論「軟實力」的文章中說:「在國際社會裡一個國家擁有的『軟實力』,是基於一個更自由、更多元、更透明的競爭舞台上,一個國家如何來說自己的『故事』即實際做過的事情、藉此來投射自己的理想和觀念。而且,你所表達的,要能讓形形色色的對方真正地相信。」

北京奧運對中國的最大意義在於讓國際社會近距離地觀察和瞭解中國的發展成就,讓中國進一步跨進國際舞台的中心位置。這是中國展示軟實力的黃金機會。可惜的是,數以萬計的外國記者是來了,但他們看見的卻不是全部。

※本文轉載自綠色和平
※作者為綠色和平項目總監盧思騁。本文刊登於《中國網》,2008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