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從12月1日至12月12日一連兩週在波蘭波茲南召開,是為第14次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4次締約國會議(COP14/CMP4),計有來自全球180多個國家代表齊聚一堂,台灣也不缺席,官方、民間多個機構均派員前往與會,和全球共同商討後京都減量責任與全球暖化因應對策。
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與會單位包括環保署、外交部、經建會、經濟部能源局、農委會林務局、台電、中鋼、中油、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工研院等國內相關行政部門、產業界及學研機構的代表共同組團參加。代表團由曾任環保署長、外交部長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的簡又新領軍,此外,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及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等國內單位亦派員與會,實地瞭解全球氣候談判最新進展。
本次會議主要討論議題,包括推動巴里路線圖的行動規劃、已開發國家在2012年後之溫室氣體減量責任、氣候變遷衝擊調適、技術轉移與資金支持、降低毀林所造成之溫室氣體排放 (REDD)、開發中國家能力建構與調適行動、彈性機制與全球碳市場發展等,並訂於2009年底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COP15/CMP5時,完成新的全球氣候協議。
環保署表示,台灣代表團在會議期間將瞭解溫室氣體減量國際管制趨勢,作為我國因應氣候公約的政策與措施參考,也由實地參加會議與各國代表、專家學者進行接觸與交流,為台灣未來減碳責任談判建立利基,並尋求多元環保合作管道。
此外,6日晚間氣候公約及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共同合辦之一場官方正式周邊會議「Post 2012 – International Actions Supporting Domestic Actions」,環保署代表於會中發表我國因應氣候變遷立場與推動策略,向國際社會具體簡報台灣溫室氣體減量的作為。
此場周邊會議由IETA主席Henry Derwent、歐盟環境執委會氣候變化談判代表Arthur Rutger Metzer、我國環保署代表等多人共同發表演講及參與討論,重點在於國際減量額度抵換(Offset)制度、後京都CDM市場機制變革、VCS全球自願市場崛起、如何透過部門別或標竿值方式(例如剛開始推動的方案計畫programmatic CDM)來契合開發中國家的政策方向與實際需求等多項課題;這次會議係COP14/CMP4期間每日舉行的數十場Side events中,少數由公約派員於現場進行實況錄影轉播的活動,可見公約對此議題之重視;有興趣者可以直接至公約網站設置的webcast網頁瀏覽觀賞。
這場會議由環保署溫減管理室技監兼執行秘書呂鴻光及、簡任技正簡慧貞代表參加,以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Supporting Domestic Action: the Case of Taiwan」為題進行報告,以台灣目前無法實質參與國際京都機制為切入點,向與會者介紹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管理作為與規劃,包括現行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下的減量額度抵換制度設計、永續能源政策綱領、非附件一國家的溫室氣體減量立法首例、推動部門別效能標準與排放交易的制度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