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海洋公園中華鱘因不適應水質死亡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港海洋公園中華鱘因不適應水質死亡

2009年01月04日
摘錄自2008年12月31日BBC中文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海洋公園12月30日公布「中華鱘7號」死因,指出病死的「中華鱘7號」不適應「海化過程」,即不適應公園水質,出現一連串生理反應。 專家還表示懷疑這條中華鱘在飼養期間受傷,傷口難以痊癒,不排除因此感染細菌化膿,最終死亡。 海洋公園發言人表示,在自然世界,中華鱘一般在淡水出生,成長後會由淡水遊往海水生活,當中華鱘需要繁殖下一代,就會遊回淡水產卵。 她說,公園曾為中華鱘進行「海化過程」,即模擬中華鱘在野生環境由淡水遊往海水,及再由海水重返淡水之產卵過程。但每條中華鱘適應能力各有不同。

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早前曾指病死中華鱘在內地來港前已染病,他就該言論向內地專家致歉。 另有2條中華鱘也曾經出現不適。海洋公園發言人說,它們現時情況穩定,與其餘6條中華鱘飼養於後勤動物護理設施。 而海洋公園中華鱘館於本月13日起停止開放,加建設施,重開日期將另行公布。

據瞭解,「中華鱘7號」是第二批運送到港的中華鱘,本月3日在海洋公園死亡。該條中華鱘今年10歲,身長198厘米,屬人工繁殖的第一代中華鱘。 第1條中華鱘死亡後,海洋公園將鯊魚館改為中華鱘館,獨立飼養中華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