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園中華鱘因不適應水質死亡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香港海洋公園中華鱘因不適應水質死亡

2009年01月01日
摘錄自2008年12月31日BBC中文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專家研究後稱,12月初在香港海洋公園死亡的中華鱘7號,是因不適應「海化過程」死亡。

香港文匯報報導,海洋公園人員指出在自然世界,中華鱘一般在淡水出生,成長後會由淡水遊往海水生活,當中華鱘需要繁殖下一代,就會遊回淡水產卵。公園曾為中華鱘進行海化過程,即模擬中華鱘在野生環境由淡水遊往海水,及再由海水重返淡水之產卵過程。但每條中華鱘適應能力各有不同。

而中華鱘7號即是海化過程後,身體不適應,引致一連串的生理反應,包括外傷及傷口化膿等症狀,最終死亡。另有2條中華鱘也曾經出現不適。海洋公園發言人說,它們現時情況穩定,與其餘6條中華鱘飼養於後勤動物護理設施。

北京方面今年六月贈送香港海洋公園5條中華鱘,象徵奧運五環。其中一條遭海狼咬死後,中央又多贈送了5條,以趕在奧運期間供遊客觀賞。

據瞭解,中華鱘7號是第二批運送到港的中華鱘,12月3日在海洋公園死亡。該條中華鱘今年10歲,身長198厘米,屬人工繁殖的第一代中華鱘。第1條中華鱘死亡後,海洋公園將鯊魚館改為中華鱘館,獨立飼養中華鱘。而中華鱘館已於12月13日起停止開放,加建設施,重開日期將另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