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每年年初發佈環境議題前瞻,點出值得關注的議題,展望新環境的未來。2008年,經濟夠囧,環境也很囧,邁入新的一年,要如何兼顧環境與經濟的永續發展?本次座談實錄為「抗暖化,就是拼經濟」座談會討論議題之一,邀請專家學者談2009年國際應對氣候變遷的趨勢,以及非聯合國會員的台灣,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2008年12月剛結束的波蘭波茲南氣候變遷會議,會如何影響2009年的發展?
時間:2009年1月5日上午9:30
地點:台北市NGO會館
主持人:張宏林(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
與談人: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地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林其昂(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
2009新氣候協議將出爐 哥本哈根會議受矚目
張楊乾:COP14(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4屆締約國會議)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在2012到期年的前7年,附件一國家必須開始協商下一階段的減量目標。其實這時程已經有一點延後了,一直到去年的巴里氣候會談,各國談成了「巴里島路線圖」,接下來兩年我們仍要密集開會,其中之一是今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要達成哥本哈根協議,好接替在2012年即將過期的京都議定書。所以此次波茲南會議像是墊腳石會議,不會達成什麼決議,只是確定讓此進程繼續下去。
京都議定書的氣候協議,最快在今年6月會有草案出爐,今年9月一直到12月各國會針對新的氣候協議達成新的磋商。若此次哥本哈根會議有幸達成決議,就要交給各國國會。過去美國雖簽署京都議定書,但是由於美國國會不予通過,而拖延了整體進程。為避免新協議重蹈過去的覆轍,希望給各國國會更長的緩衝期。
今年的會議中在「氣候調適基金」上有達成一個較重要的小結論,確定從2009年開始運作,主要經費來源每年抽清潔發展機制2%的經費,去年基金規模約台幣26.4億,預估到2012會達到100億台幣,金額規模其實不大。這些錢會給那些需要急難救助的人,譬如去年的緬甸遭遇嚴重風災。
另外,有謠言傳出中國與美國已決定3月才會有具體進展,現在大家都在等歐巴馬上台後會有怎樣的狀況,其實美國出席會議的代表已經與歐巴馬團隊談過,所以當時在會議中抱持較開放的態度。
經濟危機下 歐巴馬仍可能拒簽減碳協議
林其昂:歐巴馬,的確大家都對他有期待,但我認為他還是不會簽京都議定書,因為這是一個價值觀念和生活型態的改變,美國人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他們土地廣闊,開大車是習性,很難短期就改。大家現在還都沈浸在他的承諾中,但問題是他有無魄力承受此壓力,在短時間就來對抗氣候變遷,尤其他現在要拯救美國經濟危機。
不管自由或保守派,都是用同樣方式解決經濟危機,如何減低失業率、提高經濟成長率。在經濟問題未解決時,如何有餘力簽訂京都議定書。世界各國民眾對歐巴馬有很高的期待,只是他要做調整需要些時間。
美國過去是個過度消費的經濟體,過度消費的結果,吸收了世界各地的資源,經濟衰退不過是回歸基本面而已,但他仍究抱持著刺激經濟成長的傳統思維,全球經濟體的調整,最快也要3、5年。
全球消費、生產兩大國 朝綠色產業推進
張宏林:台灣因為非聯合國會員國,今年也是以觀察員的身分出席,很多人擔心若台灣未來未能進入裡面,或許台灣會成為被犧牲的一環,尤其台灣是個以出口為大宗的國家。張楊乾先生從經濟角度來看如何?
張楊乾:以企業來說,當然就是儘早去因應,不過此次會議我跟一個在聯合國任職的高級官員聊到,他們說中國的排放量,沒把台灣算進來。未來雙方(兩岸)當然會談判,但怎麼談不知道。
現場很多人對歐巴馬上台期望高,這基本上會帶動綠色產業,相同的在中國方面,也統合出「綠色復甦計畫」,這兩國一個為消費大國,一個為生產大國,我們看到這兩端都漸朝綠色產業行進。
另外補充報告,歐盟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通過了歐盟氣候法案,他們預計在2020年將全歐溫室氣體減量20%,並會依據哥本哈根談判的結果考慮是否要上修到30%。
開發中國家在一開始就要求已開發國家必須先盡減量義務,要減到20%,他們不希望已開發國家設限開發中國家。美國歐巴馬政見中,希望在2012年達到1990年標準。
現在至少可看到各國定立目標。墨西哥和韓國的狀況特別值得台灣警惕,因為臺灣和韓國的狀況很像,未來也可能以相同標準要求台灣。
調適基金助窮國抗暖化 台灣應擬定調適策略
張宏林:波茲南會議中,提到的重點之一「調適基金」對台灣有什麼影響?根據你此次參加會議的經驗,台灣政府現在對會議結論有何因應作法?或者還只是消極的等結果?
張楊乾:氣候變化的災變愈來愈多,很多人無法因應此變化,以緬甸風災為例,因為當地民眾缺乏因應能力而造成生活流離失所,「調適基金」就是用來因應氣候災變,在當地投資相對的調適手段,希望在災害之前就先加以防範,這些手段可能是加強防洪系統、挖灌溉渠道等等。
目前各國講調適,是以歐盟為最主要,歐盟現在約有20個國家有調適計畫,其中7個國家已有具體項目,其中最積極的是荷蘭。以台灣而言,颱風也是一例,告訴農民未來秋颱會增多、要如何因應,這就是調適的一種。此外,有人認為台灣要用調適基金,協助我們的邦交國,因為我們的邦交國多屬島國或開發中國家,但也有人懷疑這些開發中國家是否有能力處裡這些錢。
張宏林:在氣候變遷過程中,我們無法實質進入國際會議做討論,張楊乾親自參與國際會議,請談談此會議做的相關決議與想法,並發表具體對政府的建議。
張楊乾:今年特別強調2009是關鍵的一年,因為需要新的氣候協議來接替京都議定書,否則京都議定書所作的所有努力都將白費。我們希望把全球暖化溫度控制在2度以內,在未來一年我們應該努力促成此協議達成。氣候暖化的影響層面實在太多了,不要把氣候變遷單純看成環境議題,這實際上是各方面議題。
台灣政府短期內難有大改變 國營企業應更積極
林其昂:世界是市場走向,但政府角色會愈來愈明顯,過去說計畫經濟就聯想到共產主義,但其實不盡然,現在政府的計劃經濟會以不同方式呈現,少了好的計畫,很難在一定時程內達到目標。
美國事實上沒有什麼國營企業,而台灣則有龐大的國營企業,且台灣的國營企業在企業中的確扮演重要角色,政府可從國營企業著手,表現更積極的作為,譬如率先由國營企業開始發布年度CSR報告,希望台達電也能帶領。
在相關法案的立法方面的確是需要的,但不能光求速度,也需要嚴謹。
林其昂:低碳、低耗能、低污染是趨勢,但過去民進黨執政這方面並無績效,現在換國民黨執政,我仍沒有太高期待。因為從現在的施政看來,很難有重大突破。他們雖關心環境課題,但是拼經濟還是排第一,尤其目前又遇到經濟危機,台灣目前的情況就如同美國歐巴馬即將面對的課題,因此我認為要有振奮人心的改變很難。
但我有一個建議,前陣子政府有提到想建一個F1方程式賽車道的想法,我認為這還是停留在過去的拼經濟思維,其實腳踏車也是政府所推廣的,且腳踏車環台也很風行,或許政府可以構思建構環台腳踏車道,且建腳踏車道相對而言算是小型工程,可惜政府在這些地方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張楊乾:以西班牙巴塞隆納為例,三個月前說不開快車就是愛西班牙,政府就整體將高速公路速限降到80英里,希望國人最符合燃油效能的速度開車。我覺得台灣政府施政也要有一致性,節能減碳不應該只由幾個部會單獨喊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