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來得匆忙,雖然也跟著同事在倒數聲中度過新曆年,但卻在簽名押日期時,還常寫成2008年,覺得還處於忙亂的新舊交替當中。
往回看,從新總統上任至今,為了因應整個經濟局勢的變化,提出的種種政策或方案,接連在過年期間趕著出爐,擴大內需、農村再生條例、農路的維修、蘇花公路的招標、台塑擴廠、各式的投資減免或稅賦的減免….等,簡直如同過年的煙火一樣,讓人目不暇給,也讓許多社運團體不知所措。擔心這些方案,如同煙火一般炫麗,但是除了舒緩心情外,只留下更多的負債。
結果在這個新舊年交替時節,我認識的朋友們,幾乎就像被綁架一樣,聚在一起開會,邊罵這些政策,邊努力想辦法改善這些方案,希望能減少這些政策對社會、環境的衝擊;樂觀一點的,就努力的想著如何藉用這些方案,試著來做點事情。
回想環境資訊協會的發展,每年都有很大的變化。從當初草創的5個人,到目前大約25個專職的人力;從每年各個部門努力思考年度工作項目,到展開整個協會的年度目標,並且開始學習進行檢討和修正;各個專案從年度工作項目發展到嘗試以三到五年為期的規劃,甚至像台東成功、澎湖東西嶼坪的信託計劃,以十年的期程在進行規劃。這些經驗,我們仍然持續在摸索中學習和累積。
我們需要借重更多人的經驗。所以,我們加入國際國民信託聯盟、國際濕地聯盟,希望和其他國家交換環境信託與棲地保存的經驗;我們爭取中華民國社會事業發展協會一年的義務協助,希望進一步改善協會的財務管理流程;加入民間團體自律聯盟,向跟更多的友會學習財務徵信與公開的流程;我們也開始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討論,希望發展出民間團體版的永續發展報告書,更具體的揭露協會的相關資訊。
這些正在進行中或即將投入的工作,將對協會的制度帶來正面的影響,也代表我們將逐步邁入制度、流程的管理,藉此來提昇工作效率及效益,也讓我們的努力,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回溯到2000年時,我們就開始前往日本,參與日本國民信託協會的活動;2006年開始前往英國,已經加入國際國民信託聯盟(INTO)和國際濕地聯盟,同時我們也開始邀請中國的環保團體、媒體與青年學子來訪與交流。在兩岸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更清楚的發現台灣公民社會的活力,也就是對岸流行過來的「軟實力」。看到中國、印度…等國家興起,造成原物料大幅上漲,我們也開始反思,台灣究竟消耗了多少自然資源。我們不砍樹,卻有木材可用;不產煤、油,卻有比瓶裝水還便宜的汽油;不產咖啡,但喝咖啡的人口和量卻已超過茶;沿海漁獲減少,就跑遠洋。當我們罵著美國是全世界最浪費的國家,卻不斷的同意一家家工廠的設立。回想到2002年,我們依據綠色足跡的原則算出大約要4個台灣大的土地才能養活我們,在不斷強調經濟發展的結果,現在只怕要5、6個台灣才夠我們用。在要求別人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回過頭來檢視自己,以及和其他國家的關係。
因此,我們準備針對這個想法開始採取行動,除了透過調查來了解台灣所使用的資源,來自那些地區或國家。同時,也根據這些資料來擬定計劃,包含鼓勵台灣青年前往服務、與在地社區或團體合作保護環境。同時,結合其他領域的團體與機構,邀請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希望能夠發展出全面性的合作計劃。今年,我們將參與新竹青草湖社大,和多位熟悉國際事務的伙伴前往印尼亞齊,以團隊的型態踏出第一步。
經過這些年東奔西跑,在認識其他國家的環境狀況後,更讓我們珍惜台灣。除了持續關注台灣的環境議題外,我們更積極的投入環境信託的推動,提出修法、稅賦配套的建議,案例介紹,以及實務的操作,如台東成功信託園區和澎湖東西嶼坪的信託計劃等,我們也將在今年度成立以環境教育或保育為主題的公益信託方案,我們相信這些努力都有助於台灣的環境保護工作,也更需要各位的支持及參與。
當然,我們想做的事永遠比能做的事多,時間永遠不夠用,資源也一直短缺。2008年,我們借了200萬元做為周轉轉金,我們希望能在2010年以前,還清這筆款項,同時建立協會的營運基金。如果對我們在做的事感興趣,不妨趁著年假期間抽空上網多多認識我們,或與我們聯絡!只要你有意願,相信我們一定能夠一起為我們的環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