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日】氣候變遷下的經濟急轉彎(上)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世界氣象日】氣候變遷下的經濟急轉彎(上)

世界性經濟衰退與藍綠紅勢力的回應

2009年03月23日
作者: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2008年11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與美國前總統高爾在波茲南所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握手合影。潘基文表示,在對抗全球暖化上,全世界應避免開倒車的情形;他同時呼籲全球實踐「綠色新政」( Green New Deal),以對應氣候和經濟的雙重危機;圖片來源:路透社隨著世界性經濟衰退現象的日益明顯,各國政府都面臨必須動用國家預算彌補私人資本投資不足的壓力,甚至還必須讓投資項目直接成為解決失業問題惡化的工具。再加上危機席捲前因應全球暖化的產業調整壓力,一時間推翻布希路線的新勢力佔了上風。去年12月,國際能源總署(IEA)署長田中伸男於第14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大會(COP14)的波茲南會議(波蘭)上這樣說:「全球經濟衰退必須被視為一個契機,而不是變成國際社會無法繼續致力於努力減緩氣候變遷的理由。」

許多國家領袖也開始學著標榜,各國的經濟復甦預算應該用於提升能源效率與發展潔淨能源科技等方面,以期建造永續的能源基礎建設。投資綠色產業和再生能源不再被歸為是對產業和國家經濟的負擔,相反的,甚至被視為幫助擺脫經濟衰退的必選路徑。

綠色新政的上路

在此背景之下,近20年來世界生態倡議者一直提出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取代工業生產至上,取代無限制自然資源消耗的產業投資邏輯──正逐漸登上世界舞台。在進行化危機為轉機的逆向思考後,投資發展潔淨能源的呼聲,逐漸在各大國際會議中取得重視。無論是韓國、日本或是法國、德國等政府,他們所擬訂的21世紀永續綱領裡承認改變,並透露出共同的寄望:藉由轉型為綠色經濟而進一步成功發展到永續模式的低碳社會。

這些項標榜著經濟與環保雙贏的倡議,同時也冠上了「全球綠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的名號,意味著該計畫的前瞻性和重要性,可與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對抗1930年代初期經濟大蕭條的新政相互對照,成為歷史進程裡的重要轉折。

綠色新政的正式奠基當然不能沒有美國政府的正式參與,當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把這種概念直接用在其預算法案說明裡,綠色新政才更受國際注目。歐巴馬的綠色復甦計畫,得到許多環境主義者的稱讚(畢竟大家在布希政府下還以為遙遙無期),稱其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綠色總統,因為在歐巴馬的計畫裡,環保議題不僅社會進步的選項,更是轉化為解決經濟危機的可能方案,而非如過去一般,視環保為阻礙經濟發展的原因。

其實更早之前的2008年10月,當全球金融海嘯才正要開始之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已經主動地提出了「綠色經濟倡議」(Green Economy Initiative),主張21世紀的最佳投資標的選項,就在五大與環境議題相關的領域中,分別是潔淨能源與科技、農村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生態系基礎建設及永續城市。環境規劃署更早前與另一個隸屬聯合國的國際勞工組織(ILO)共同發佈報告指出,全球環保產品與服務所形成的市場,仍按目前不變的大趨勢而擴展著。目前每年約有13.7億美元的市場,到2020年時,則可能會倍增至每年27.4億美元。而這增加的板塊中,有一半與能源效率有關,其他則是永續交通、水資源、衛生與垃圾處理等面向。其中最引起大家注視的是該報告預估,接下來幾年當中,全球的再生能源產業(包括風力、太陽到生質能)本身應該能創造出230萬個工作機會。甚至在2030年之前,全球於各類再生能源產業可創造2,040萬個工作機會的規模。

藍綠聯盟展現綠色新政的社會基礎

綠色能源業界和環境團體的倡議也已進入現實數據說話的優勢中。例如美國風能協會的統計指出,過去十年間,該產業創造的工作機會快速增加中。在2008年,就全美境內以提供了8千5百個新增工作機會。目前,全美已有約8萬5千人為風能產業工作,這還不包括另外的17萬個與該產業相關的製造或運輸等等其他面向的工作機會。

上個月初,一個由美國多個勞工與環保組織組成的「藍綠聯盟」在華盛頓特區舉辦「好工作與綠色工作年會(The 2009 Good Jobs, Green Jobs National Conference)」中,代表的是一種被主流政界肯定的綠色經濟的社會動員力。主要代表北美和加勒比海區的聯合鋼鐵工人工會(United Steelworkers)於華府進行國會遊說時的說帖就表示,未來兩年如果能投入1千億美元於風力發電、電力輸送網建置、大眾綠色交通、及相關的綠色經濟方案等等,其所創造的兩百萬個工作機會足以紓解美國正面臨的失業潮。

這種由綠色經濟將所創造的工作機會被稱為綠領工作(green collar job)。但有工作不代表勞動尊嚴不會在經濟轉型中被犧牲。因為ILO發現很多新創造的綠色工作似乎是骯髒、危險且繁重的。綠領工作在概念上的進步性在於,其工作地位被視為是一種高價值的勞動力,正如工會領導人強調的,這些工作並非臨時替代性的低薪工作,而是相等於原來中等產業工人的薪資水平。問題是,目前風能與太陽能產業的工人薪資低於全美國製造業的平均工資。因此現階段藍綠聯盟的工作項目和聯合基礎就在於打破「綠領工作是個工作,但卻不是個好工作」這種障礙。

綠色新政的迷思待解

談到綠色經濟或綠領工作,不能不回顧一位重要的倡導者,「Green For All 」這個組織的主席范瓊斯(Van Jones)。他的新書「綠領經濟」已是紐時榜上暢銷書籍。早在2005年范瓊斯就透過提倡綠色城市作為其推廣綠色經濟的項目。綜觀這個綠色經濟大師的路線,不難發現其風格是符合典型美國自由派的傳統:也就是既回應民主黨的工會支持者,另外又與當下社會進步議題結合下的政策選項。於是乎綠色經濟其實很像是另一種自由經濟模式下的加入美好目的的替代性選擇,利潤動機仍保留,工人在產業的從屬地位也保留了。

然而正如馬克思或關於馬克思資本論的著作在德國和日本等地再度熱銷一般,很多人面對經濟危機的質疑是更深一層的:難道資本主義體系不需要徹底改造嗎?綠色新政本身很快就面臨羅斯福的「新政」在歷史角色上的矛盾:它改變了資本主義體系,還是只減緩危機的爆發,提供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一個重新洗牌,並讓新企業找到進入市場的利基和正當性?

※本文轉載自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