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東門外的榆樹
東門外有榆樹,小山上有橡樹。
子仲家的女兒,樹下婆娑起舞了。
選一個好日子,南方的草原上,
不要忙著織麻了,快步跳舞吧。
快樂的時光太短暫,大家及時行樂呵。
你美的像一朵金花,還送我秦椒一大把。
Elm trees stand outside the East Gate.
Oak trees stand on the small hill top.
Under the trees, Chung Tze's daughter
Dances, Oh! So beautifully!
Please choose a good time on south plains
For us to dance,
Dance, with flying feet.
Stop the busy work of weaving.
Joyful days are so short –
Let’s rejoice together.
You are lovely as a golden flower, and
You've given me a bouquet of Jio branches.
「枌」今名榆樹,為落葉喬木,樹皮灰黑色縱裂。葉互生,橢圓狀卵形至橢圓奬披針形,長2-8公分,先端尖,基部稍歪;側脈9-16對;葉緣多為單鋸齒或不規則重鋸齒。花簇生於葉腋;苶花瓣,萼4裂,雄蕊4。翅果近圓形或倒卵狀圓形,長1-2,成熟後白黃色。產於東北、華北、西北,南至江蘇、四川一帶。
榆樹的天然分布很廣,各地均可見之,木材用作建築、農具、車輛、家具。果為翅果,稱榆錢,秦觀的詞:「無困榆錢自落,秋千外。綠水橋平。」即描寫串串榆鉱随風起舞的景弝。
本樹種的用途廣泛,自古即為重要經濟樹種。歲荒農民常採集果實充飢,除蒸食外又可釀酒;老熟果實可製醬。嫩葉用熱水蒸過,調以油鹽可當作蔬菜。榆皮刮去表面硬皮,取中間柔軟嫩皮,剁碎曬乾後可搗磨為麵,也是荒年重要的食物來源。古時於祭土地神處,常種榆樹以為標識。大陸北方民眾習慣在住屋周圍種榆,除了提供用材、備荒,也取「年年有餘」之意。
榆,古又稱「白枌」,也就是白榆。榆樹的樹冠開展呈扇形,樹蔭下可以乘涼,古人常牽馬在榆樹下休息。〈陳風‧東門之枌〉首章,描寫的正是這種景象。
「荍」今名錦葵,為二年生至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有粗毛。葉心狀圓形或腎形,徑7-12公分,常5-7鈍圓淺裂;邊緣有鈍齒。葉柄長10-18公分。花簇生葉腋;花紫紅色或白色,徑2.5-4公分,瓣頂端略凹。蒴果扁圓形,徑0.8公分;心皮有皺紋及細毛。分布於印度、歐洲,中國東北、內蒙古、新疆,以及南至廣東等地均有產。
荍又名「荊葵」,即今之錦葵,古代有時當成蔬菜食用,但微帶苦味,不是經常取用的蔬菜。花紫紅色或白色,逐節開花,又稱作「旌節花」,花多而持久。《群芳譜》形容錦葵的花說:「花小如錢,文彩可觀」,可供栽植在庭園觀賞,中國境內各省多見栽培。有一種栽培變種,花較大且莖亦稍高,葉裂片較淺,稱為大花錦葵(var. mauritiana)。
本篇「視爾如荍」,用以形容女子容顏嬌豔如紫紅色的錦葵一樣,用法如同現代之「梨花帶雨」。可見古時栽培主要是作為觀賞而非植為菜蔬用,《群芳譜》亦將錦葵列為「花譜」而非「蔬譜」。下句「貽我握椒」則承接上句,以花椒作為定情之物,用以表達願與對方結成良緣的心意。(本段植物解說文字摘錄自林業試驗所潘富俊研究員著作《詩經植物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