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26日
摘錄自2009年8月26日台灣醒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年底就要簽署的哥本哈根協定,真能成功取代京都議定書,許地球一個美好未來?英國《衛報》網站發表由國際法律機構英國諾頓‧羅氏律師事務所撰寫的文章,當中給了務實的建議:「應軟硬兼施;訂的太嚴,只會嚇跑大國」。
目前許多國家連京都議定書的標準都達不到,更別提未來減碳量更高的哥本哈根協定。許多國家已顯疲態,如加拿大,似乎已放棄減碳6%的目標,2006年加國碳量還高出22%。
作者安東尼‧哈伯利與提姆‧拜恩斯,各為氣候變遷財務規劃部門主管與高階顧問。在這篇名為「追隨京都的步伐─哥本哈根協定不宜太硬」的文章中,兩人認為,應採取「軟硬兼施」策略。
作者認為,各國都有心要處理氣候變遷問題,然而太嚴格、太高的標準,只會嚇跑各國,使他們拒絕承諾;倒不如先以稍寬鬆的標準吸引各國同意簽署,再嚴格執行相關減碳政策的配套措施,一收一放之間,才能達到最大成效。
作者很實際地分析,大國通常不愛簽署要求義務太多或標準太高的條約,因為這會逼他們站上第一線,不斷受各界檢視、質疑。舉例來說,2007年加拿大即遭環保組織「地球之友」控告,指控該國疏於執行相關法令。
「全球氣候變遷協議,必須奠基在每國展現的意願之上,若叫他們簽署拘束力很強的協定,」作者打個比方,「就像是要火雞投票贊成聖誕節一樣難。」(譯註:聖誕節吃火雞是西方人過節習慣)
文章中也指出幾項可能面臨的問題。嚴格的減碳標準將嚇跑大國,禁止碳排量買賣可能會打亂市場,造成無預期的供需失調。此外,各國合作意願不同,造成每國負擔義務不均;現在條件訂太高,未來要再協商,恐怕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