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近拍昆蟲,但往往處境尷尬,心情矛盾。原因是,若我靠牠太近,牠可能受到驚擾而逃離;離牠太遠,又擔心無法捕捉到牠的細部特徵。因此,我近拍一隻昆蟲時,往往顯得小心翼翼,心想,夠靠近了嗎?如果能再近一點會更好。然而,一靠近,昆蟲驚飛了,便十分自責;若沒驚嚇到牠,心情則會感到踏實而愉悅。
對昆蟲觀察者來說,總希望能儘可能地靠近一隻昆蟲卻不驚擾到牠。所以,時時處於猶豫的心情,總想著:「該不該再更近一點?」於是,有些昆蟲觀察者讓自己像棵樹,儘可能不動,等待風搖時才緩緩移近;有些昆蟲觀察者,則讓自己移動時晃晃頓頓,像隻竹節蟲;還有一類昆蟲觀察者,善於潛行,匍匐前進,像隻準備獵食的攀蜥。
我之所以喜歡近拍昆蟲,原因之一是,當牠的照片在電腦螢幕上呈現時,往往造成驚奇的效果。昆蟲被放大了,看起來有些超現實的感覺。同時,一些在野外觀察時看不見的特徵,忽然被突顯出來了。
例如,照片中的這隻食蟲虻,牠那碧綠色的複眼,光亮動人。也許我們會想以翡翠或琉璃來形容牠誘人的複眼,然而,這是錯的。因為翡翠或琉璃的形容,只會削弱這隻食蟲虻複眼的迷人,而非增益牠的美麗。原因是,翡翠和琉璃擁有生命嗎?然而食蟲虻的複眼卻飽含著生命的光耀,閃動生命力的光芒。牠的複眼,不僅止於美,還擔綱獵食和避敵的重要功能。我們可以這麼說,食蟲虻美麗的複眼深處,有著銳利的目光,探看著四面八方的動靜。
我相信,如果有昆蟲學家將牠製成標本,那對複眼,是無論如何都無法保存其生命光澤的。因為,失去生命的食蟲虻,其複眼也就失去了功能,充其量只是一對無生命力的複眼,談不上深邃,也談不上力與美,更談不上綻放迷人的光芒了。
照片中食蟲虻那對充滿生命,碧綠的複眼,幫牠搜尋到一隻蛾。牠的胸,結實強壯,腹部則顯得瘦長,這特徵和蜻蜓一樣,讓牠們得以在空中捕食其他昆蟲。從強壯胸部長出的六足,佈滿細刺,抓握力十足,能輕易將獵物抱住,讓獵物無以脫身。食蟲虻的後翅,特化成細短如柄的平衡棍,即照片中琥珀色的短柄。平衡棍讓牠的飛行技巧更高明。一旦獵物被牠的大複眼盯上,牠便以高明的飛行技巧截擊獵物,一旦獵物到手(或說獵物到足),牠強壯且佈滿棘刺的六足能輕易將獵物困住。最後,牠以刺吸式口器往獵物體內一刺,就是一頓可想而知的大餐了。
在2006年末,準備迎接2007年元旦時,我和幾位伙伴利用三天假期到茂林去跨年,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觀賞過冬的紫斑蝶。但那幾天,因天候不佳,並沒在日出後欣賞到眾蝶紛飛的景象。因此,反倒空出了些閑暇時光,得以觀察別的昆蟲。就是在那樣的機緣下我拍到了這隻食蟲虻。牠正在刺吸一隻蛾,神情專注,任我近拍。靠近牠,再靠近牠,我每一公釐的靠近都伴隨一種踏實與愉悅,即使到最後我選擇罷手後,牠依然專注於牠的大餐。我想,對牠或對我而言,這都是一次美妙的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