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生」紙錢集中焚燒 減少空氣污染突破50公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天公生」紙錢集中焚燒 減少空氣污染突破50公噸

2010年03月04日
摘錄自2010年3月3日NOWnews高雄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為了避免民眾大量焚燒紙錢,造成空氣污染,2003年起,每年農曆大年初9「天公生」,環保局均推廣「紙錢集中焚燒」活動,經過宣導,數量年年成長,從2008年的19公噸、2009年34.6公噸,今年更是突破50公噸。局長李穆生指出,除了集中焚燒,中元節還會推出「以功代金」活動,兼顧民俗信仰與環保,呼籲民眾與寺廟多多配合。

高雄市環保局長李穆生指出,香、紙錢、蠟燭和鞭炮等祭祀用品,在焚燒過程中會產生懸浮微粒、重金屬、苯、甲苯及多環芳香烴等多種空氣污染物,大量燃放則可能會因為燃燒不完全,產生黑煙及一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影響人體健康,特別是對於呼吸系統的影響最大,其中苯是致癌物,長期累積更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高雄市府環保局自92年起,開始農曆大年初九「天公生」、清明節、中元節等三大民俗節慶,推廣紙錢集中焚燒活動,呼籲民眾或寺廟將欲焚燒敬神的紙錢,交由環保局,集中運送送至中區資源回收廠,再送入經過「淨爐儀式」、且裝設污染防治設備的焚化爐裡燃燒,達到環保功效,兼顧民俗信仰。

這幾年來,由於環保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且獲得三民區玉皇宮、左營元慶寺、鹽埕保安宮,以及前鎮鎮南宮等知名寺廟管理委員會的配合,農曆初九「天公生」紙錢集中焚燒的數量,年年突破新高。96年17公噸、97年19公噸、98年34.6公噸,今年更是突破50公噸,相當減少排放懸浮微粒約549公斤、硫氧化物125公斤、氮氧化物140公斤;以一氧化碳減少約6043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