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1:喜瑪拉雅—天堂與地獄之間 | 環境資訊中心
《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1:喜瑪拉雅—天堂與地獄之間

2010年11月07日
作者:陳維滄;編修:光光

 

一、挑戰恐懼,把危險當作人生的學習

回想十二年前,在刺骨的寒風和濕濛的雲霧夾擊下,我們的隊伍氣喘吁吁的在尼泊爾山區掙扎上跋,稀薄的空氣毫不理會心臟的澎湃,我盯著自己沈重的雙腳,龜速慢爬......,初登喜瑪拉雅山的一幕幕影像,至今仍歷歷在目。而這趟旅程,是我旅遊攝影的起點,是往後探險南北極與沙漠極境的開端,也是我探索生命之旅的啟程。

健行「trekking」這個字源於南非,我們就彷彿像「trekking」這個字的原意般:帶著家當和牲口長途跋涉,為尋求下一個新的居所而遷移。而此趟攝影的之旅,屬於35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健行,必需有登高山的體力、經驗和裝備。

響咚咚的牛鈴聲,一路帶領我們盡情拍攝美景,在起起伏伏的路上慢行,高聳山峰、清澈溪流,以及井然有序的梯田為伴,迎面而來的陌生人,親切問候「Namaste」,真誠與友善,是這人間天上的共通語言。

山中的小村裡三五散佈的小屋,色彩明亮,多是提供食宿的小客棧,走累了,就往小屋裡坐坐,喝杯暖暖的奶茶,看著太陽下閃著光芒的雪山,悠坐中得以小憩。中午或傍晚時,一路上的客棧聚落,都可作為食宿的休憩站。

高山缺水,在這裡,水的價格比汽油還貴,路上我們甚至看到三歲小孩子賣力提水桶的景象,資源稀缺可見一斑。若想要洗澡只能買一桶水,將就著洗洗,即便這樣,費用也比房租高出一倍。在山上的八天,我們只洗過一次澡。客棧裡甚至沒有電,我們的隨團廚師只點盞蠟燭,也不洗菜,直接切一切就下鍋。

就著昏黃燈光,我們這群台灣山客、雪巴挑夫,以及各國的背包客共處小屋,享用烤餅及沾料的尼泊爾式晚餐,睏了,躺在一張簡單的小床,呼吸冰冷而潔淨的空氣,進入夢鄉。物質極簡樸的生活,讓人更接近大自然的美好,也向自己的心靠近。

※本文轉載自《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那些極境敎我的事-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書的小檔案】
書名: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作者:陳維滄 先生
出版: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08/26
定價:300元

※贊助環境資訊電子報 送好書&泰迪熊
捐款支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守護台灣!環保意識提升計畫」滿1000元,即可獲川流文教基金會陳維滄董事長致贈攝影新書「那些極境教我的事」,還有精緻手工製Boyds泰迪熊,請把握捐款助環保送好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