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1日
作者:晁瑞光(台南社大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發起人)
這是2017年8月的台灣台南。
每逢颱風或大雨過後,就會有非常多的垃圾被雨水沖刷,順著河流進入海洋,造成極嚴重的汙染。這次7月底的尼莎颱風過後約一個星期,又有大量的垃圾陸續沖上岸,然這只是眾多垃圾的一小部分。
在台南安平港南邊四鯤鯓沙灘,數公里的沙灘被垃圾所覆蓋,還夾雜眾多破碎的蚵架竹子,現場慘不忍睹,台南最美麗沙灘之一變成有如垃圾掩埋場一般,而台南這裡的垃圾絕大部分是台灣產出,且多是新鮮的(還未風化),其中最多的是塑膠袋,再來是飲料容器,而9成以上垃圾都是塑膠製品。
塑膠垃圾只會不斷的碎裂,並不會分解,台灣及國際研究上都已發現許多魚類肚子裡已經都是塑膠微粒,且塑化劑等化學物質也透過食物鏈再回到人的身上。
我們必須更積極的面對我們所製造的問題,制定更嚴謹的規範,源頭改進,源頭材料的改變、限制或禁止使用,使用行為的規範,設計更好的產品及材料,強制垃圾分類及回收,做到真正的回收再利用。
環保署現在正推出新的限塑政策,限制手提塑膠袋的使用等等,希望大家可以更積極,重複及減少使用,減少一次性物件的使用;外帶飲料店不再提供塑膠袋,吸管也不應該主動提供;台南市的牡蠣浮棚養殖的保麗龍,可以直接換掉,以現在有的各種硬式浮筒便可以取代。
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拆開來,重新思考解決方案,如過現在我們不積極改善,接下來大家來到海邊,將再也看不到乾淨的沙灘,海洋垃圾也將比魚還要多,而且最後也都會吃到我們肚子裡面。
改變是要不要的問題,不是可不可以的問題,趁還來的及,趕快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