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六輕為鄰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與六輕為鄰

2011年07月04日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陳忠峰

去年7月,台塑六輕煉油廠發生大火,居民徘徊在逃離家園,或是到六輕抗議的矛盾心情。今年5月,烈燄再度照亮黑夜,六輕又發生大火,民眾再度聚集在大門口。垂直整合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台塑六輕,是一個超級石化園區,產能在世界名列前茅,但在環保工安,能否做到讓在地居民免於恐懼?

614與六輕為鄰

「肝癌致癌物-氯乙烯可以到118ppb,世界僅有,10公里下風處還可以測到,還不覺醒嗎?沒有人宣布撤離?」台大職工所詹長權教授在六輕工安事故公聽會中的一席話,讓人意識到,5月12日六輕的工安事故有多嚴重。

時間回溯到火災當時,第一時間的緊急應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六輕監督委員林進郎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明顯感受到這次跟去年工安事故完全不一樣,「上次在那邊待了40分鐘,只是口渴而已,當時火很大,差不多三層樓高,這次我到那邊待10分鐘,胸口就悶痛了」。

石化廠火災可不比一般火警,在台塑行政中心樓頂,有一台固定的遠紅外線偵測儀FTIR,24小時即時監測空氣中的污染物,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判讀,但在火災發生後三個多小時,雲林縣政府還無法掌排放了哪些物質。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跟台塑要資料,要判讀到底有哪些物質,根本拿不到。

六輕的採樣鋼瓶全部出動,環保署毒災應變中心和雲林縣環保局,也都進行了採樣,雲林縣環保局的鋼瓶,檢測到有毒物質氯乙烯389ppb,超過法規標準將近一倍,還有二氯乙烷629ppb,超過法規標準的兩倍多。遠在十公里外,崙豐國小常態設置的遠紅外線偵測儀,氯乙烯也測到110ppb的高劑量,不過台塑的兩台遠紅外線偵測儀,都沒有測到這兩項物質,雲林縣環保局說,可能風向的關係。由於鋼瓶檢測需要時間,雲林縣政府拿到資料已經是四天過後,民眾早已受到毒害。雲林縣長蘇治芬認為,目前雲林縣環保局只用鋼瓶採樣是不夠的;她認為台塑應在周遭預設鋼瓶採樣點,不是火災發生才臨時抱佛腳,此外FTIR也不夠。

但就算第一時間掌握,雲林縣政府目前也沒有一套撤離機制。縣長蘇治芬表示,沿海風向變化迅速,若吹西北風就應該往北邊徹,但北邊是台灣海峽,實際上有許多困難,最起碼可以找就地掩護體,譬如門窗關起來就待在家裡。

台大職工所詹長權教授認為,撤離有兩個標準,濃度和毒性大小,如果是慢毒性的物質外洩,居民暴露其中,會有長遠的健康效應,如果是急毒性,後果就更嚴重了。

因為氯乙烯和二氯乙烷超過有毒化學物質的管制標準,雲林縣政府祭出空污法,另外也依據工廠管理輔導法,勒令台塑氯乙烯廠和南亞海豐廠,於6月1日起停工。

由於停工規模是歷年來最大,停工一個月南亞就會損失50幾億,還連帶衝擊塑化、紡織中下游的供應鏈,台塑南亞高層緊急南下拜會雲林縣政府,希望能有轉圜空間。南亞公司總經理吳嘉昭希望縣政府能考慮產業狀況,停工影響的不只台灣,將擴及全球。

此外,六輕環安部門也對六輕在工安方面的努力提出說明,去年火災過後,台塑分階段執行工安總體檢,由各公司總經理當召集人,全力改善在工安製程設備,這次洩漏的管線屬於A級,必須立即做改善,管線已經更新75%,剩下2點多公里很不幸發生洩漏。但雲林縣政府態度堅決,要求所有工安檢查都通過後才能復工。

石化業的管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目前政府讓業者自主管理,台塑集團以書面說明目前自主管理的方式,分四個面向,包括全面推動製程設備總體檢作業、毒化物及危害物品安全管理、道路安全管理和承攬商管理,從去年8月至今,台塑集團已經投入62億元,在製程、保養和工安的改善,今年7月,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總體檢,希望達到零工安、零災害、零事故的目標。

但在立法院公聽會現場,多位學者專家對於政府讓石化業自主管理,提出嚴厲批評。詹長權教授認為,自主管理不適合在化學工業,強力管制才有效。中央警察大學簡賢文教授表示,應該訂定大型石化業安全專章,因為現在所有的規定都無法滿足大型石化的必要安全。

多位學者認為必須訂定專章來規範石化業,但勞委會並不這麼想。勞委會代表表示,許多石化業者做的很好,只有六輕在管理面有問題,應該從經營管理加強防災,不然再多法令也不會遵守,再多的規範也不會研發,管線老舊問題要政府一步一步催促汰換,那會相當辛苦。

台塑集團表示,他們的管線汰換原則,是委託國外公司針對公共管架管線,進行製程危害分析,還有50位國內領有專業證照的專家,全面清查公共管線,作為管線汰舊整修的依據。

在國外,石化業自主管理如API規章,就是美國22家大型石化廠的共識,他們訂定比政府法規更嚴格的標準,來執行管線檢查等工安環保規範,目前台灣石化業並沒有自主管理的規章,我們只能相信石化業者的專業與良心。

以德國為例,法規要求石化廠每5年要停機大修,大批專業人員進行管線與元件的檢修與管線更換,政府也派員實際檢測監督,但是台灣並沒有這麼做。詹長權教授認為,國際上對於大型石化工業區,有清楚的法律規定,但台灣沒有,讓廠商自主管理,可能會因為成本效益考量,不斷延長機械管線使用的期限,甚至在管線配置過程便宜行事,六輕幾次火災,都有此情形。

台灣職業安全協會陳振和理事長表示,國際某大石油集團的CEO講過,他們企業的核心價值讓他們專注在工安,因此追溯台塑六輕工安事件的根本原因,可能要回歸到台塑集團的經營理念。

台灣的石化產業排名世界第14,工安卻排在後段班,唯有健全的法規制度,石化業才不會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惡鄰居。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