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水藍星 (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探索水藍星 (上)

2002年09月09日
作者:陳瑞賓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地球是顆美麗的水藍星

從太空人所拍攝的照片中,我們知道地球是顆美麗的水藍色星球,那是因為超過70%的面積都被海洋、冰層、湖泊及河川所覆蓋,水汪汪的一片,深遂如藍色的眼眸般,令人讚嘆。

科學家們認為,生命的起源來自於海洋。除了經由化石的証據,認為最早的生命來自於遠古的海裡外。水的種種特性,也恰如其分的,維繫了地球的生命。水的比熱值高,所以水的溫度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跟著變化,不像岩石一經曝曬就令人站不住腳,成為地球表面溫度恆定的重要因子。水的三相「固體冰-液體水-水汽」,在地球表面能同時並存,也是其他元素所少有的現象。藉由這三相的循環變化,讓地表的能量得以流動、交換,直接或間接地穩定了氣候。歷來人們尋求「風調雨順」,說穿了,其實就是希望神明保祐,能有個好的氣候。而好的氣候,就有賴水的循環能夠順順利利的進行。

此外,水分子小,帶有極性,成為運送各種物質的最佳媒介。從小如一個細胞,靠著細胞質的流動,在細胞內運送物質;到大如人體,藉由複雜的血管所構成的循環系統,將養分輸送到每一個細胞,也將細胞代謝後所產生的廢物運送出來。水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因此,有科學家將人體喻成小宇宙,將每個細胞比喻成小地球。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會用「水」,來做為探索外星球有無生命時的重要依據。

所以,我們將藉由水之旅來展開我們探索水藍星的第一步。

黃河之水天上來-談水循環

詩人觀看著濤濤江河,面對著一望無際的洪水,不禁深思起黃河的源頭,而詠嘆出「黃河之水天上來」,正是水循環的最佳寫照。水循環是水在海洋、大氣及陸地等三個「儲存槽」之間,藉由蒸發、水氣輸送、降水和逕流等四個作用所產生的循環過程,可以簡單的用圖來表示。

當太陽照射地球表面時,將海洋或陸地上的水份蒸發。水汽上升以後,因為高空低溫而凝結成小水滴或冰晶,便成為我們所看到的雲。雲(水汽)受到風力的搬運,在遇到山脈的阻礙、或氣流、溫度…等的影響,又下降為雨、雪、冰雹…等。降落在地表上的水,除了在下降的過程中又直接蒸發,或是被植物所吸收外,會先在地面上形成水流或匯集成溪河,或滲入地底下成為地下水,地下水也會因為地層的縫隙或人為的開採而自地表流出,再度加入水循環的過程。水之所以可以被永續利用,完全拜水循環之賜。如果水循環中的任一環節有所變化,勢必影響整體水循環的運作。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

說到整個地球上的水,根據科學家的估計,總共約有14億立方公里。這個數字夠嚇人吧?

不過,將近97%以上都是分布在大洋與深海裡的鹹水,我們無法直接飲用或利用。剩下不到3%的水,又有超過2/3是在南北極的冰山或冰層裡,再扣掉地下水及空氣中的水汽等,這些我們喝不到的水,真正可被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只佔全球總水量0.75%,還不到1%。這也是為什麼地球上有這麼多的水,還是經常鬧水荒的原因。又常常因為人類的污染,使得能用的淡水越來越珍貴了。

台灣錢淹腳目,有錢的台灣有水嗎?

沒水?就等個颱風來就解決了!

台灣地區的雨量就像大部份人的印象一樣,真的很豐富,是全球年平均的3倍。但是因為人口密度也較高,相對的,每人每年平均能夠獲得的降雨量僅為世界平均的六分之一。所以,台灣其實是個水不夠用的地區。再加上降雨的時間和空間非常不平均,季節性變化大,如何有效且穩定的利用水資源,就成為一個艱難的任務了。

台灣位於季風地帶,地形上為南北走向的山脈,河川陡峭短促,水流湍急,加上降雨季節分布不平均,雖然多雨但蓄水卻十分困難的地區,雖然有豐富的森林輔助,但仍然有限。部份地區,要靠著水庫或水塘的儲藏來調節,或是抽取地下水來補充,才可滿足日益增加需求。

但是,因為產業迅速發展,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牲畜的排泄物大量流入溪流裡,嚴重污染水質,使得可用的水資源大為減少。例如高雄縣市的居民,數十年來,即因高屏溪養豬及工業廢水的緣故,不敢直接飲用自來水,而形成了買水喝的生活型態。換句話說,水源涵養跟水源保護是同等重要的事。

自來水,水自來?

談到用水,不免想到「自來水」。台灣很早就有自來水的設施,在民國38年,政府從中國大陸遷移到台灣的時候,許多人看到台灣人的家裡,只要把水龍頭打開就有水流出來,都覺得很神奇。紛紛跑到水電行去買水龍頭,在家裡牆壁上打個洞裝上去,就以為會有水流出來。當然,沒有裝水管線路的水龍頭怎麼會有水跑出來?這些不明所以的人,還因此誤認為水電行欺負外地人,賣他們不會有水跑出來的水龍頭,發生了許多糾紛。

生活用水,一點一滴,其實都得來不易。在台灣,我們都稱為「自來水」,原意是強調方便,不用再辛苦的去挑水、打水,但卻也容易讓人以為水會自己來,不用操心,甚至忘記珍惜。隨著公共建設越來越普及,大家也都更習慣打開水龍頭,水就自己會流出來,也因此「自來水,水自來」好像成了生活上理所當然的事情。

事實上,水公司從源頭開始取水,經過加壓輸送、加藥消毒、沈澱、過濾、再消毒、一路輸送到我們家裡,往往要經過幾十公里的路程及程序。因此,美國人稱生活用水為「給水」,意思是賜給的意思;日本人則稱為「上水」,為高級,珍貴的意思,都表達了對於水的珍惜及過程中辛勞的感謝。

珍惜水資源

既然台灣和大家原本所想的不同,是個缺水的地區。那麼,我們更該好好的思考如何來保養水源,以及節省水資源。就整體而言,保護森林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樹葉、樹枝、樹根都能貯存水分。樹根更可降低土壤流失量,防止暴雨洪水的沖刷。當雨停的時候,再慢慢的將吸收的水釋放出來。興建污水下水道、處理生活污水,嚴格把關工廠、農牧業的廢水排放,減少不必要的農藥及肥料,也都是保護水質的重要工作。

居家生活的節約,例如省水型的水龍頭、馬桶、洗衣機……等的選購,部份用水的二次利用,例如洗米水可用來洗碗、澆花;洗衣服的水可用來沖洗浴廁……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隨手可做的事情。只要養成習慣,慢慢的,就會就會養成簡樸、惜物的省水高手喔!

愛護與善用珍貴水資源,讓地球在宇宙永遠都是一顆最閃耀的水藍星。